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特招”腐败应在对权力寻租的意料之中
发布时间: 2014-06-10 10:55 稿源: 红网   编辑:苏丹

  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暗藏哪些腐败环节?如何杜绝“特招”腐败?(6月9日《新京报》)

  对“特招”腐败,在“牵动公众的神经”的同时,应该不会因此产生太大的意外和惊讶。在权力寻租成为权力腐败普遍现象的当下,但凡带上“特”字的,哪一样最终不是成了权力寻租的“好生意”?屡遭社会诟病的“特权”,就是“特”与“权”的绝配,所有带有“特”字的“生意”,除了权力,谁有资格做?

  “权力寻租”虽然是一个有悖于权力属性,反映权力蜕变最生动的“形容词”,但也被用得像唱山歌一样了。在这种因司空见惯造成的麻木下,为何高考招生腐败会牵动公众的神经?这可能是因为人们还是把高考当做社会公平的最后底线,而且涉及百姓人家希望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然而,探讨“如何杜绝‘特招’腐败”?在我看来,简直就如问医生,如何让一个体内湿毒淤积的病人脸上不长疮。

  可以这么说,只要在公开的竞争规则下存在“特殊政策”,在当前的官场现实下,不招来权力寻租几乎是不可能的。别说是合法的特殊政策,就是暗箱操作下的“潜规则”,照样是权力寻租的惯用手段。只是因为高考,“特招”腐败才牵动了公众的神经,诸多弥补现实困境的惠民政策,那一项中没有权力寻租的影子?无论是经适房还是救济金,人们听到的丑闻还少么?因此,“特招”腐败应该不在对权力腐败的常识之外。

  鉴此,若问“如何杜绝‘特招’腐败”?可能一时还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因为,当权力寻租还是官场通病的现实下,哪里去找“头痛治头足痛治足”的“特效药”?在没有“特殊”条件的竞争规则下,权力照样能用“潜规则”进行寻租,当特殊条件出现在明规则中时,权力怎么可能放过寻租的机会?如果指望权力能够在明规则中不寻租,那么,权力寻租的官场腐败,也几乎没有什么市场了。

  “特招”本来不含特权,但被权力找到了寻租的机会,而权力和金钱的勾肩搭背,从来就是权力腐败的丑态。在一些高校,每人每年给高校捐资便可成为“校董”,获得相应的“点招”指标。“这个名额可以给自己的孩子、亲属用,也可以送给生意合作伙伴或有所求的官员。”这和生意买卖有什么区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透露,不少学校内部决策没有民主决策,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招生指标成为少数人权力寻租的资源。

  就事论事,这只是发生在高校招生中的腐败,其实,在类似于“特招”的政策实施中,单位本身的趋利性,行政权力的介入,监管机制的缺失等,都直接造成腐败。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特招”滋生了腐败,还是腐败扭曲了“特招”?按实际结果来看,简直像“特招”是为权力寻租预备的。因此,如何杜绝“特招”腐败,还有待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建设。

稿源:红网   编辑: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