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下午4时30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随着灾情扩大、余震频发和公布的死亡人数骤然增多,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当地百年以来最强地震,已启动国家一级响应。8月4日一早,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急飞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一上飞机,李克强就召开紧急会议,听取有关部门情况汇报,部署救灾工作。(2014年8月4日新华社)
云南鲁甸地震灾害,严重破坏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李克强总理更是在“第一时间”急赴灾区,并在飞机上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传递出强烈的信号意义。
生命至上。生命只有一次。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伤亡人数”,是中央领导在第一时间作出的指示、批示,也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抗震灾区到全国各地同频共振的生命最强音,以生命的名义迅速行动起来,是全党全国的一致共识。李克强总理在急赴地震灾区的飞机上,紧急召开部署抗震救灾的会议,并强调要把人民利益摆在最高位置。这是对党员干部发出的动员令,也是对“生命至上”的最大维护,是“以人为本”、“以民为先”执政理念的最好践行。“救人、救人”、“不惜一切代价”、“不抛弃、不放弃”、“最大限度保障灾区群众生活供给”……这一刻,“生命至上”,再一次被写在了日历上。
责任如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生命至上,人民利益高于天,责任更是大如天。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天灾,但是如果应对不及时、处置不得力、救援不科学,就是人祸,是重大责任事故。也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一上飞机就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并提出8点要求,为抗震救灾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着重指出,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科学有力举措抓紧救援,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抓紧行动,党员干部在危难面前要为群众着想,做群众的脊梁。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总理的责任担当,更是向全党全国的责任传递和压力传导。
刻不容缓。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抗震救灾,就是在与死神赛跑,让生命接力。李克强总理一上飞机就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高度关切,同时也是在强调,救援刻不容缓,任何的懈怠与延误都是对人民的犯罪。必须抓住一切可能,充分用好48小时、72小时黄金救援期,尽最大努力搜寻失踪者,营救埋在废墟下的群众,不到最后绝不轻言放弃。必须科学调度,统筹协调,合力共为。有关方面要抓紧了解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全力投入抗震救灾。要加强余震监测预报,密切防范次生灾害发生。从而让“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见证以及赢得胜利的第一保障。
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灾害,无动于衷、不能积极应对。我们有应对大灾难的经验,有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干部群众与全党上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科学救援,一定有能力战胜这场灾难,并让灾区群众尽快实现灾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