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习近平:军队改革是回避不了的大考
发布时间: 2014-08-15 11:02 稿源: 人民网   编辑:苏丹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要优化结构、完善功能。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这是辩证统一的。结构要有利于部队整体作战效能发挥,功能也要推动结构调整。我军总的数量规模还有些偏大,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和机关比例、部队和院校比例不够合理,非战斗机构和人员偏多、作战部队不充实,老旧装备数量多、新型作战力量少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必须优化规模结构,把军队搞得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要重点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限期把老旧装备数量压下来,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要深化军队政策制度改革。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是军队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关系广大官兵切身利益。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很多举措。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干部考评、选拔、任用、培训制度还不够健全,征兵难、军人退役安置难、伤病残人员移交地方难等问题依然存在。要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加大政策制度改革力度,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盘活军事人力资源,吸引和集聚更多优秀人才。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军队政策制度改革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把钱和物管好用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重点是预算管理和审计制度改革,坚持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把军费投向投量搞得更加科学,千万不能让国家投入的钱打了水漂。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次三中全会关于这方面的部署,涵盖了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7日)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勇敢承担起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的历史责任。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把带领部队实现强军目标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一心一意想强军、谋强军,增强贯彻落实强军目标的能力。广大官兵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忠诚使命,努力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书写出彩的军旅人生。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3月11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2日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抓住战略契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要坚持改革正确政治方向,坚持贯彻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坚持以军事战略创新为先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要破除思维定势,树立与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战斗力标准,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让一切战斗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氛围,凝聚起改革的正能量,确保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3月11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2日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稿源:人民网   编辑: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