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教育实践活动要“读懂群众”
发布时间: 2014-09-11 08:54 稿源: 红网   编辑:苏丹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聚焦“四风”问题,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转作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尤其是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更加需要聚焦群众期盼以良好的作风抓整改、促落实、建规章、立制度。而干部作风要想转变到群众的家门口、整改到百姓的心坎上,服务群众要想让群众满意,必须“读懂群众”。

  读懂群众,就要促干部下沉。群众生活在最基层,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心里,也在底层。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想听到群众真声音,进而读懂群众,必须让群众首先见得到人、办得了事、解得了难、交得了心。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必须坚持沉下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矛盾困难问题最多最集中的地方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与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邀请群众参与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中来。绝不能浮在上面,不接地气,与群众离心离德、隔心隔肺。只有这样,才能打捞起来自基层的声音,用作风转变、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新成效拉近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

  读懂群众,就得解百姓难题。始终突出问题导向,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鲜明特色和根本要求。群众有诉求,自然会表达出来;群众遇难题,当然也会想到党和政府。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读懂群众”,关键看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能不能真心诚意地与群众齐心协力解决制约生产、生活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于征集到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分类整改,分层落实。特别是对于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要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并且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做起,从具体的、实在的、细微的事情抓起。各部门、各乡镇要明确群众的需求、解决问题的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并建立民生台账,把每项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并严格责任追究制,以问题的真整改、难题的真解决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掌声。

  读懂群众,就需到一线发力。群众最反感干部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群众最欢迎干部到一线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转变作风。“读懂群众”,就需要各级各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法”,到一线去发力。乡镇干部尤其需要走出机关大院,将办公地点转移到田间地头、车间码头,在实践中摔打“腰板”,在实干中提升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教育与实践、开展活动与做好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不能闭门修炼、闭门造车,也不能胡乱折腾、扰民坑民。要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同时,始终坚持发展惠民,牢牢扭住发展不放松,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干部好不好,群众心里最清楚;服务优不优,群众最有发言权。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群众满意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让群众说了算,必须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邀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绝不能也不允许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来对付官僚主义。不读懂群众、读不懂群众,也就不可能将群众家门口的现场直播搞好,更不可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只有始终让群众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才能真正“读懂群众”,让群众说好。

稿源:红网   编辑: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