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以改革释放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红利
发布时间: 2014-10-22 15:15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赵晓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强调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力争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各项体育单项赛事不仅有乒乓球、羽毛球、跳水这样的优势项目,在游泳、举重、田径等纯素质项目上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在奥运战略、举国体制的促进下,中国的竞技体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鼓舞国人,振奋民族精神的有力武器。不过,随着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反而出现了下降趋势。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土作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地获得奥运金牌榜第一的殊荣,但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192个成员国关于居民健康寿命的预测和排名顺序,中国仅列第81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现在学生和老年人似乎成为了体育锻炼的主角,大量中青年人离体育锻炼越来越远,不仅身体素质在退化,而且影响生活质量。同时,全民体质的下降,运动基础人口的减少,也使如三大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劣势明显,反过来成为竞技体育发展的重大阻碍和隐患。

  其实,对体育领域的改革一直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焦点话题,尤其是现在我们已经不用单纯依靠体育成绩来提升国家形象,让体育回归其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根本目标已经显得十分必要。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有过“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其后很多年里,以群众体育为基础的全民健身在全国都得到很好开展。只是近二三十年,我们过于强调发展竞技体育,对于全民健身、学校体育这样的群众体育关注不够,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机构健全,活动开展等方面都欠账太多。目前,全民健身的理念在城市里已获得广泛认同,很多人开始自觉的加入锻炼行列,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乒羽项目,户外项目,极限运动项目都获得广泛开展。但这些自发开展的锻炼活动基础还是很薄弱,缺乏政策引导和产业支持。比如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3136亿元,发改委公布的年度总产值是9000亿,体育占比只有GDP的0.6%,这和发达国家超过2%的占比相差甚远。这样一条腿走路的发展策略明显已经很难再走下去,全民健康素质没有得到提高,以此为基础的庞大体育产业潜力无法充分发掘,竞技体育职业化改革也逐渐动力枯竭。

  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机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对已经沿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奥运战略、举国体制的一次大调整,是体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进一步释放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增加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丰富社会公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都意义深远。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赵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