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养老“并轨”只是社会平权之始
发布时间: 2014-12-26 10:46 稿源: 红网   编辑:赵晓娜

  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双轨制”从来都是不平等的“代言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从结束“双轨制”开始,让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平等,将改变扭曲的社会保障体系。此举回应了民众长久的呼吁,缓解了社会发展的重大羁绊,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平权。

  只是,尽管之前要求“并轨”的舆论沸沸扬扬,可改革方案真的“临产”了,民众反而显得茫然和淡定,有些冷漠,有些担心,有些怀疑。因为,在一揽子改革方案里,民众需要弄明白每一个字的意思,以及对自己的切身影响是什么。简而言之,民众想知道,这次改革自己能获得什么,需要付出什么。

  仔细分析,可以看到养老保险改革方案中妥协的影子。原本企业职工希望能享受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高质量养老待遇,也就是提高保障的质量。方案却参照企业这个落后的“起跑线”,把“特供”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拉了回来,这算是对民众诉求的一个妥协。同时,为了照顾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情绪,很可能会通过加薪或另设“炉灶”的办法,换取他们对改革的支持。毫无疑问,双方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到底是又一次摸石头过河,还是板上钉钉的制度改革,得根据此后的实力消长判断。这也是民众既心存希望又害怕失望心态滋生的根源。

  养老保险改革,既有动力,也有阻力,不但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更会消耗不低的成本。谁来承担改革成本,也是民众所关心的。目前来看,民众得到了平权的名,但很可能需要付出延迟退休的代价,而这正是此前普遍反对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丧失了铁饭碗,但自由流动的渠道多了,工资待遇也会有所增长,收入和保障依旧比民众高很多。总体来看,并轨后双方都有受益,只是民众的偏少一些。

  因此,养老保险改革方案要想同时打消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疑虑,恐怕并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基础保障,不是损前者的“有余”补后者的“不足”,而是提高企业的保障质量,让其追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标准,这样的改革才能先人一步。因为,社会平权应该参考更高的标准,而不是低的那一个。文/赵查理

稿源:红网   编辑:赵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