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2月29日刊发评论《不买房是观念进步》。文章认为,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房问题上的消费观念日益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进步。让更多人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传统思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蓬勃进取的活力所在。
《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得出的结论,当然是“正能量”的。单就结论来看,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束缚,确实才可能轻装上阵,大胆尝试创业,也不必非得有了房子才谈婚论嫁。
结论具有正确性,不代表推论也是对的。《不买房是观念进步》集中展示了时评写作中常见的推论错误,即使用一连串模糊定义和推导,最终得出论证者先入为主确立的结论。这篇评论援引社科院近日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称,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这部分年轻人表达出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不愿做房奴。
“不愿做”,跟“不做”是两回事。工薪阶层子女在就业后,很多人要买房必须倾尽上代人的积蓄才能付完首付,还得背负沉重的房贷。成为房奴,当然是不愿意的,但迫于连年来的房价飙升,以及方方面面的家庭、社会压力,又不得不为之。《蓝皮书》提到的三成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不愿做房奴的大学毕业生,最终会有多少人放弃借贷买房的想法,显然不能想当然下结论。更何况,人家《蓝皮书》明明提到的是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这部分人群即便都放弃买房,也不能得出一个粗疏的判断。
请注意,《不买房是观念进步》得出第一个结论是,“……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到了第二段,表述就变成了一概论之的“年轻人”,似乎90后都接受或接纳了“不做房奴”理念。
《人民日报》这篇评论在转载到各大门户网站后,都引发了网友的剧烈吐槽。槽点是评论对于所谓的“不做房奴”理念的解读,是大有问题的。可以从容设计前进方向、职业路程的年轻人,通常恰恰是因为不需要为房子问题感到纠结、家庭经济条件更好,这些人才有《不买房是观念进步》评论里提到的所谓“不做房奴”理念,才敢于在房价高企的年代“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其他人“不做房奴”,说白了是“做不起房奴”、“不敢做房奴”,为了保证眼下的基本生活质量的无奈选择,这怎么成了“走出都市,放眼全国甚至世界”的从容选择?《不买房是观念进步》这样一篇鸡汤味儿极浓的评论,等于鼓励屌丝学富二代没事儿抽疯,动不动辞职就背包游一样,有点不负责任。文/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