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当大学老师质疑不断渐成司空见惯
发布时间: 2015-01-07 12:27 稿源: 红网   编辑:赵晓娜

  昨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口头宣布解聘在微博上抵制岗位竞聘的教师高晓涛,并否认“萝卜竞聘”、“为领导而设”一说,称方案从学校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具体发展和要求而定。事后,该校另一名老师柴春芽表示将一同辞职。

  延续十多天的网上对抗终于在现实中草草收场,结局多少让人感到无奈。回顾这次硝烟,导火索只是起于一次校方开展量化考核、引入学生评分机制的实践,结果创意写作课老师高晓涛(被安排7个班每班约100人)和柴春芽(被安排8个班每班约100人)排名落后,这让两位平日里自认教学严谨负责的老师感到不满,遂下战书:愿与本校获学生高评分的老师,譬如副主任李孟(讲授分文体写作课,选修学生约20人),进行一场公开课大PK以骑士风度来捍卫名誉。

  孰料,这次戴着民主高帽的戏剧却遭遇巨大尴尬:学生用一人一票选下了他们,不是高票当选,而是全票被免。在两人还在纠缠评分机制满分被系统默认取消等漏洞时,竞聘风波再起:“骨干”及“优秀”作家的“必要条件”要求须在国内外省级文学刊物或出版社发表文学作品50万字以上,有文学培训经历———省级签约作家或鲁迅文学院及大学作家班经历。此外,“优秀”作家还必须有八年以上工作经历,并担任过中高级职位。对此,两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毕生也只发表了100多首诗,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而工作年限和中高级职位,尤其像是为领导而设置,有量身定制之嫌。

  但校方不以为然,尽管有对话协商更改部分要求的努力,但始终让这两位身处体制外的独立作家显得格格不入,只感无休无止的羞辱和排挤。笔者早前也翻阅过该校2014-2015学年招聘简章通识课教师招聘计划里文学类教师岗位要求条件设置时,只需要博士或者名校优秀硕士等一般条件,并不具有多少排他性。那么,竞聘搬出如此高的条件,加上无缘无故的宣布下课算不算立竿见影的打击报复?不过,事情发展到这里,又有了新的变化。

  不同于之前微博上二人贴出课件、出题试卷还是其妻独白大打情感、情怀牌的群起呼应,一部分人开始对这种质疑进行反质疑:“呵呵,我不符合的招聘都是萝卜招聘。看来现在招聘连写人都不行,不然动物还会说这是萝卜竞聘,一句话不能提要求。”除此之外,更多人开始感叹这样的情况在当下的高校里再正常不过,劣币驱逐良币:学问扎实、作风严谨、教书育人的老师比不上插科打诨、弄虚作假、钻营论文的混子。部分网友直言:“既然资质差不多,当然多加一条好淘汰啊,别较真了,这事多了去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热血沸腾的,世界还是在继续转动,几年后谁还管这事情。”“谁适合做什么大家都有数,只不过事业单位没法直接安排而已。通过萝卜坑把指定的人安排进合适的工作岗位再正常不过。但是破坏了游戏规则的人就没法带你玩了高校这些事,不比官场少。”

  这种话语背后的逻辑暗示着,在潜规则横行的社会,当下大学教师这种所谓的反抗已经变得不再敏感,受众开始漠然并选择持续地冷眼旁观。先有陈丹青因为招生制度的僵化甩门而去,后有谌洪果因为职称评聘的操作愤然辞职,今有柴春芽因为教师选拔的龌龊两下战书。大学老师作为知识精英的代表,正带着国人极为稀缺的那份孤傲,用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站出来,来表达对既有格局的无奈、悲愤与忧伤。

  但问题是,无论是在这个环境下不自觉先利而后信的学生,还是习惯性沉默的同僚,几乎人人深知并痛切存在的弊病,但绝没有胆量站出来与之为伍,为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状况而据理力争。这实在是我们面临的悲剧,深知体制的惯性和力量,但大多数人做不到,除了勇气、魄力,还要有本钱。纵然鞭辟入里的分析、慷慨激昂的谈话之后,大多数人实际上还是照样开会、布置、填表、争经费、争项目,做一切自己表示不屑的事。在可以预见的铜墙铁壁前,没有几个人会那么坚决和彻底,好像不合理的东西是根本不可动摇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悖论,一边批判嘲讽一边支持巩固。但我们不能放弃试着去叫醒那些装睡的人。因为许多本不相干的事相干着,这不应该是他们的小事,是每个人的事。为他们转发,也为了所有年轻的生命。什么时候在感同身受之外,我们会有更多的改变出现?

  我也在想,要是一开始两位老师就符合这个“萝卜坑”,那还会不会有今天虐心的剧情?估计他们也曾在心里追问自己:“做一个好老师为什么这么难?”如今看来,在当前的氛围下,创意写作只是个笑话,以体制套作家乃是自甘堕落。不过如今事已至此,只能言语:“你是春天里的枝芽长在秋天里,你是江河的波涛来到了田地。梦中的草原白茫茫,列车搭上悲欢去辗转。”文/向定杰

稿源:红网   编辑:赵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