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视野
大学生受骗岂能归因于“社会经验”
发布时间: 2017-10-13 15:19 稿源: 光明网   编辑:孙海芳

  当下,大学生群体被骗的新闻屡被爆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0.5%的受访者承认自己或周围人在大学期间有过被骗的经历。大学生容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

  2016年的徐玉玉事件和2017年的李文星之死,掀开了中国大学生受骗乱象的冰山一角。其实,在各色社会新闻中,类似“贫困女大学生被骗3000元,不敢告诉家人痛不欲生”、“大学生扫‘误机费’二维码,近1.5万元被骗走”、“陌陌摇来‘高富帅’,7名女大学生被骗50余万”等新闻,屡见不鲜。

  自古以来受骗这件事,大概惟有三个原因可解释:一是傻善,二是心贪,三是技能太浅。有关大学生上当受骗的肇因,也可以沿用这个逻辑。就像调查结果显示的一样:“调查中,68.4%的受访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当事人多将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罪于上述第三种情形。

  道行不深、处事不慎,这个说法顺理成章。但这样的分析,似乎又失之偏颇。大学生也是学生,学生进入社会之前,其防骗的免疫力,取决于教育的质地,而不是“天然防护力”。换言之,学校的防骗教育不到位,才是大学生受骗的主因。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光明网   编辑:孙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