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小兰说  >  一鞠躬
【原创】“微博吐槽”,完善城市交通

发布时间: 2017-10-23 09:58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孙海芳

  众所周知,吐槽现象是伴随着新媒体发展兴起的重要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主要以微博、微信、贴吧、弹幕视频等为平台,对社会中的各种热点事件、公共事件、公共人物以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进行吐槽,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或者表达观点。据学界有效数据统计归纳,网络吐槽中多有蔓延弱势心理、发泄不公平不安全感、表达焦虑心理、降低社会信任感等内容,由于网络本身的无序性,以及相关立法滞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恶意的网络“吐槽”对社会舆论导向、危机处理及政府执政的公信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纵观9月涉兰舆情热点,与公共交通、交通路政管理有关的舆情有36条,经网民投诉、协调多家单位共同落实后,办理率达到86%。可见,微博等新媒体网民即时性“吐槽”交通问题,突破负面舆情的影响,更有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其便捷性、及时性、互动性、草根性的特点对于促进兰州城市交通建设、改善缓解交通堵塞有积极作用。

  交通警力有限,无法做到遍布城市的角角落落并有效协调交通道路上出现的随机性问题。微博“吐槽”,有效弥补了交警及道理管理部门工作中无法避免的盲点,对道理铺设、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提出了更接地气、更为合理的建议,就此而言,“吐槽”有效填补了政府行政职能中难以落实的空间,使得百姓受益,城市建设更趋合理化。例如,上月舆情中,有网民“吐槽”白云观门路的斑马线规划不科学、雁兴路新村路口应该设置红绿灯、永昌南路需要延长南北向左转绿灯的时间等问题,客观审视后我们发现,提出建议的网民大多长期生活在该地,日常生活出行中发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现实依据,具有合理性。兰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及时互动服务、落实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周围居住的市民,另一方面,可以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政府行使职能的高效性,从而有效地捍卫政府公信力。

  为此,如何规避网络“吐槽”的负面效应,正确利用网民“吐槽”的诉求途径,对网络舆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适应互联网思维,正确对待网络“吐槽”现象。根据“文化反哺”理论,“吐槽”现象不是反传统,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主流文化的补充与融合,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群体的权益,尽管它有着调侃随意怒骂的现象,但是其话语中传达了“吐槽”人内心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对舆情事件的看法,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是了解社会问题的另一角度,可以促进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其次,有效利用“吐槽”这一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通道。网络空间具有强大的信息聚合功能,为凝聚多元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技术条件,直面网络舆情,反思政府政策,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治理,通过新媒体让各种利益诉求有效表达,化解矛盾,处理社会管理中出现的各类实践和问题,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更彰显道德伦理、文化民俗,有效沟通、劝导,聚凝共识,构建信任。最后,加强网络治理,打造专业化处理舆情信息的队伍。消极“吐槽”转化为积极措施,依赖于舆情工作人员职业的敏锐性,在借助有效搜索软件的基础上,甄别真假消息,善于发现“吐槽”中的“闪光点”,需要网络舆情工作人员提升职业素养,摒弃怕麻烦的工作思维,形成相互协作的合力,发掘“吐槽”中能转变舆论危机的切入点,落实“把关人”职能,这对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城市形象有推波助澜的重要意义。(一鞠躬)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孙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