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视野
政府不再垄断住房供地将释放哪些利好
发布时间: 2018-01-18 09:40 稿源: 光明网   编辑:孙海芳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1月15日表示,我国将研究制定权属不变、符合规划条件下,非房地产企业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作为住宅用地的办法,深化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与此同时,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很显然,“三权分置”是为前述政策配套而设。

  此消息一出,被许多媒体冠以“重磅新闻”“大消息”,兴奋地将此描述为“住房供地,政府不再垄断”。事实上,这个消息并非来得突兀,建立土地的“多主体供给”,早就写入了住房制度改革布局中,2017年8月,国家已经在北京、上海、沈阳等13个城市开展首批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建设租赁住房的试点。

  之所以引起舆论和民众的强烈关注,显然不仅仅在于土地开发、建房模式的变化,更是政策设计击中人们心里的房价块垒。

  按照传统的住房供地模式,先是由地方政府将土地资源集中并转变为国有用地,再由地方政府主导土地招拍挂转让,最后由开发商负责建房销售。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因此衍生出土地财政、进入门槛等问题,这与房价的高企有着绕不开的关系。

  而按照新的政策设计,将会出现非房地产企业,通过与农村集体土地经营组织直接建立开发合作关系,增加住宅供应。

  不过,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是,新的政策设计所针对的是“租赁住房”,并不是对原先垄断的彻底打破。换句话说,建立多元主体的住房供应,并不是要彻底改变整个土地市场的供应局面,而是在租购并举政策的大背景下,所进行的制度设计。由此再来评价它对房价的影响,过于兴奋显然是对这一政策设计的误解。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光明网   编辑:孙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