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该上防骗课的不只是女博士
发布时间: 2018-01-19 10:57 稿源: 中国教育报   编辑:袁萍萍

  “女博士被骗85万”的新闻近日见诸报端后,引起公众热议。尤其是媒体披露的一些细节,比如“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不看微信朋友圈”等。笔者想要说的是,在层出不穷、手段卑劣的诈骗分子面前,“高知们”无疑是受害者,理应得到关切和同情;而在打击电信诈骗层面,舆论的方向应该是力度不减、持续一致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更不该幸灾乐祸。

  诈骗手段卑劣多样,不是为谁“量身定制”的,高分低能这个“锅”更不该由“高知们”来背。在缺乏防诈骗经验的情况下,想必很多人都会有慌神的时候。当没有经过专业防诈骗训练的公众,面对经过专业训练、深谙心理学的犯罪分子甚至诈骗集团时,适时的理性判断和合理心理行为的调适,往往显得迟滞,这给了作案者可乘之机。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很多人看来清晰明了的诈骗手段,在当事人所处的境遇中,或许需要穿透层层迷雾的智慧。“女博士被骗85万”这个诈骗案中,首先应该把她放在普通公民序列里来看待,而不是单纯关注其身份。

  “知识无用”这样的社交网络舆情风向,应该得到纠偏,回到理性的舆论轨道上来。笔者要说的是,具备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就有较高的防诈骗能力,低学历的群体防诈骗能力就弱,这样的主观臆断并不可取。术业有专攻,深耕科研固然可贵,但从另一个方面而言,知识精英也需要抬头看看“不一样的世界”。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研究领域往往越来越精深细分,要在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出成果、占一席之地,就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时间不够用”也是很多博士生、科研人员的心声。被骗女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从早到晚都在实验室,连微信朋友圈都是关闭的,住的地方也没有电视,从来没听说过冒充‘公检法’诈骗”。在不少网友看来,“刷微博翻朋友圈谁都会,但痴迷科研却不是人人都会”。诚然,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心无旁骛地工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他们最大程度上排除外界的干扰醉心科研,但这也可能意味着社会阅历的不足。所以,知识精英也需要在本研究领域,适当关注社会其他领域的动态,不一定特别深入,但会有利于以弥补在其他领域的信息弱势。

  最后,安全教育的缺失也值得反思。诈骗方式方法层出不穷,诈骗需从打击的“末端”向预防的“前端”延伸,而且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许许多多学生群体的受骗案例告诉我们,从幼儿园到求学的任何一个受教育阶段,作为学生不论年龄、学历如何变化,预防诈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作者:何鹏飞)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袁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