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小兰说  >  一鞠躬
【原创】新媒体化解“拆迁风险”
发布时间: 2018-01-26 09:20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孙海芳

  例如,浦东新区在建设初期,拆迁数量的集中,导致了拆迁矛盾的集中,各类风险问题复杂且突出。其中有一户刘姓居民的拆迁矛盾长达8年之久,经历了传统救济渠道:政府部门信访+传统媒体信访反馈,也应用了新媒体平台提供的新渠道:新媒体曙光+新媒体联络组织集体行动,从信访初期的情绪激动、难以沟通到最后达成谅解,并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可以比较完整看到拆迁矛盾演变过程中居民的心理变化,和“拆迁风险”的发展历程。在维权过程中,离不开新媒体平台这一申诉渠道的畅通,网络舆情监控人员在获取这一社会舆情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一舆情或许会演变为社会风险,及时有效地联系多方机构协调处理,规避了“拆迁风险”。

  其次,“堵不如疏”,必须还原拆迁的真正价值。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广泛性与大众参与度,对于帮助政府在舆论上“加以动员”拆迁工作,心理疏导和劝解被拆迁人在“少数服从多数”,摆事实,讲道理,把拆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贯穿在对拆迁问题的揭露报道中,做好政策解读的“把关人”角色,营造正能量舆论氛围。就此,兰州市交警大队微博平台的做法值得借鉴,及时传播交警疏通道路、解决拥堵难题时,注重人性化沟通,以平和、接地气甚至调侃的语调讲述正面典型案例,让市民看到交警队伍为城市疏通作出的点滴细节,从细节处打动人,感染市民,减少不可避免的拥堵造成的负面情绪,最大程度上获得市民的理解。拆迁工作如果能如此践行,势必会以柔克刚,化解拆迁危机。

  最后,集合社会智慧,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处理好好“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关系。在此,新媒体起到了平衡器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来源于新媒体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角色灵活多样,只要调整应对策略,就能有效影响拆迁过程中的信息平衡,可以对现有拆迁制度中政府、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渠道不平衡的有效补充。在与政府协调方面,政府需要通过新媒体接地气的表述方式来传播、阐释政府的拆迁政策、决策和意图,甚至是拆迁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和难言之隐,争取民众广泛支持,提高拆迁政策的实施效果,塑造为民服务的形象;在公众方面,当公众意识到,利用新媒体表达诉求是当下最为直接的有效途径之一后,会对这种“起于民而信于民”的方式产生亲近感,放下反面情绪做有效地沟通,为此,新媒体成了充分地联通“庙堂”与“民间”快速、有效的桥梁,成为化解“拆迁风险”的有力途径。

  当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市民表达诉求意愿的膨胀,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相关海量舆情做有效甄别,如何快速化解“一呼百应”的舆论蔓延态势,如何培育新媒体传播群体中“新把关人”的新闻素养,成为当下政府网信部门着力探索的难题。(一鞠躬)

首页  上一页  [1]  [2]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孙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