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我们为何觉得“年味儿”淡了
发布时间: 2018-02-11 09:29 稿源: 北京青年报   编辑:袁萍萍

  王尔敏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与一般史学者更多关注朝代更迭的风云际会、帝王将相的智慧权谋不同,他的研究“一贯重视草野小民的文化创造”,民间日用类书中记述平民的生活情节、文字游戏等,都是他的研究材料,他的学术文章,也因其浓郁的烟火气息而增加了读者的兴味。

  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戊戌年的春节了,我们大多数人都须坚守工作岗位,虽然有“长假”,也要到除夕才能踏上归途。说到中国这样的节日活动,它们从古老的习俗延续传承下来,最能代表先祖们传统的生活。在王先生的《传统中国庶民日常生活情节》中,对年节的介绍也着墨颇多。

  与一般介绍民俗的文章不同,在王先生的描述中,既有能感知的“其然”,又有蕴含于其背后的“所以然”。譬如说到春节,他说在明清时期,一般自冬至起就进入了准备期,而冬至之所以被朝野看重,是朝廷要于此时为下一年年历颁正朔之起始,所有的藩部属国均要前来朝贺,领受正朔;而在朝野之间,则是属于真正入冬起九之日,自此日起要过九九八十一天,寒冬才算过去。民间生活也于此进入农闲时间,人力由农耕转向副业生产,酿酒、舂米、磨麦、绩麻、轧棉、制衣、醡油、腌果、炼糖、制纸花、印年画,开始了手工艺的盛忙季。

  冬至过后,进入十二月,要过腊八节。腊祭是中国古礼,而腊八粥则是佛教施舍所传习。自腊八过后,民间开始天天为过年做准备,并且有一定的步骤。家人邻右分工合作,宰猪羊,杀鸡鸭,风干肉类,供平时之需和过年之用;萝卜、白菜入窖,制豆腐,制糕饼,制糖果,妇女忙于缝制衣鞋、扎花、剪纸,均供年节之用。到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祭灶之日,亦是各地同风,都要送灶。送灶之后,庭院屋宇做一次大扫除。数日之间,忙着贴春联、年画、包水饺、做菜肴等,然后静候除夕的到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稿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袁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