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凛冬已至 传媒行业急需转变思想

发布时间: 2018-06-29 12:11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

  6月21日,兰州新闻界的同行们被一条消息刷了屏:《西部商报》自6月23日起休刊转型。同为媒体人,大家都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感慨,曾经在甘肃省及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报刊居然以这样的方式退出新闻传媒的历史舞台,我们的将来何去何从?

  多年前就有人呼喊“凛冬将至”,传统纸媒必须变革,而如今,不少浸在温水中的传媒人才发现,自己早已身处寒冬。这虽是兰州本地报业第一次出现休刊的消息,但是放眼全国,休刊、停刊早已不是新闻。早在2016年,曾经进入全球报纸发行量百强行列、享誉全国的《京华时报》就正式宣布停刊,脱离纸质版刊,转战新媒体。有媒体统计过,在国内,较为集中的报纸“停刊潮”发生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2年至2005年,许多侧重足球资讯的报纸集体遇冷,纷纷停刊。第二个阶段是2014年至2015年,一大批泛生活类报刊和大众化的都市报先后停刊。2017年底到2018年似乎是休刊停刊的第三个阶段,传出休刊或停刊消息的媒体已有二十余家。

  早该警觉,早该变革。寒冬带来的不是有些人说的丧钟,而应当是机遇和挑战。传统纸媒遇冷的根本原因从来不是营收的低迷或者新媒体的竞争,而是信息产业的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有观点认为,信息生产权和发布权已从精英手里下放到普通公民与寻常的社交平台上,垄断形式被打破,谁还需要一张报纸?

  时代发展如大浪淘沙,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要求传播手段快速更新,从传统媒体到网络媒体,从微信到抖音,围绕着传媒市场的竞赛从未停歇,甚至愈演愈烈,那些试水成功的创业型传媒公司并不是遥远的故事,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新传播时代发展和变化的细节。媒体人个体是一粒沙,沙能感知风的到来,如果没有对时代变化的敏感嗅觉,就称不上是合格的媒体人。媒体机构如报刊、电视台等更应如是。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创造需求,强调市场的主体地位。休刊潮的出现正是传媒市场供给侧改革自觉调整的结果,它的警示在于,一份报纸无论是处于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是否有辉煌的过往,都不能决定这份报纸在市场上的去留。一份报纸能否存活,最终是由需求方——受众决定。

  有观察者分析,从长远来看传统报业的“供给侧”调整还将持续和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报纸关停并转。就本人观察,新媒体人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已经到来的一大变革就是AI智能写作。机器人根据公告写新闻,在新闻界早已经有应用,也是大势所趋,虽然目前智能机器人尚不能代替人工,但是未来一切皆有可能。风险和挑战从来并存,信息产业的变化不会止步于此。传媒行业的变化将带给从业者持续不断的挑战。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和接受这个现实,新闻行业是铁饭碗的心态必须调整。转变观念,积极改革谋求出路是传媒机构和媒体人唯一的选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诚不欺我。(立尔、YOYO)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