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家长不生气,就是对孩子好吗?
发布时间: 2018-09-21 10:15 稿源: 新华网   编辑:周宏

  暑期已经过去大半个月,湖北武汉一群小学生的暑假作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这份暑假作业并不要求孩子们做习题,而是和家长一起完成一项“21天不生气”的挑战。据活动的发起者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三年级1班班主任程红老师介绍,看似不长的21天,却难倒了全班大部分的家庭,仅有一对双胞胎和父母挑战成功。据程老师统计,家长的生气原因超过八成是因为作业,而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要高25%。

  老师举办这个活动的初衷可以理解,让孩子和家长们都意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1天不生气”活动结束了,估计孩子们和家长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是因为21天养成了“良好”习惯,从此就修炼得不生气了,而是终于又可以轻松地生活了。

  人人都不生气,的确有利于家庭和睦,但对于小学生家庭来说,要做到并不容易,也未必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当“21天不生气”挑战被发布在网上后,就有网友表示“别说21天了,21个小时都难。”还有网友质疑“这种挑战没必要,过生活不是做任务,有点火气不满发泄一下也很正常”。

  小学生正处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的阶段,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立规矩,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有点小毛病,有的喜欢玩手机,有的喜欢晚睡,有的喜欢边听歌边写作业,有的挑食……大人如果对这些都不生气,不制止,孩子们还以为这样做没什么,也就错失了养成好习惯的良机。

  对于家庭成员的关系而言,不生气也并非最佳状态,生活中少不了各种磕磕碰碰,你干什么我都不生气,极有可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冷淡与不在意。我根本不在意你,所以不生气。换个角度看,生气其实是另一种情感交流的信号。

  人有喜怒哀乐,生气,是人的情绪的正常表达方式。跟教育有一定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关。家庭教育中最重要不是不生气,而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多沟通多交流。对于孩子的不良言行,家长在本该生气的时候,一味忍着不生气,太重视表面上的和谐,有时并不是对孩子好。当然,家长和孩子都要切记,生气只是表明态度,最终解决问题还要靠心平气和的沟通和协商,有的家长生气过了头,打骂孩子,可就起到反作用了。(作者:谭敏)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新华网   编辑:周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