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政府采购隐形乱象不容忽视
发布时间: 2019-01-22 09:42 稿源: 新华网   编辑:王玉环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不断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购规模从2003年的165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万亿元,对防止腐败,减少浪费作用巨大。目前我国已形成以中国政府采购网为依托的集中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实现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有效提高了财政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成绩固然值得肯定,然而个别地区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根据财政部委托江西财经大学对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18年度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的评估显示,部分地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个别项目的采购合同没有及时公开,社会公众无法跟踪比对和全过程监督。

  前几年,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权力寻租、地方保护主义等方面。回顾媒体曝光过的“天价采购”丑闻,突出表现是“买萝卜花了人参价”。诸如某地方政府采购上千元的U盘,几万元的路由器,十几万的复印机等。现如今,依靠中国政府采购网的公开透明,这种显性的“天价采购”乱象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类似采购商品和服务“价高、质次、效率低”等隐形乱象仍广泛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可能伤及政府公信力。

  先来看,政府采购隐形乱象中的“价高”。个别单位“只买贵的不选对的”,钱多花了不少,还不一定满足用户需求,因为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型号不同性能也各有侧重。采购时应当针对用户具体需求,事先向用户征求采购意见,而不是一味追求高价。

  再来看,政府采购隐形乱象中的“质次”。政府采购回来的产品,非常“不好用”,甚至有人调侃道,“这样的话,钱不如发到个人手里,让个人自己去采购。”出现这种吐槽,主要原因是采购产品没有货比三家、采购过程一刀切、过于粗放,未能考虑各个部门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

  笔者曾听一位供职于某新闻单位的朋友吐槽,他所在的单位在为记者配备笔记本电脑时,就忽视了不同种类记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文字、摄影、新媒体记者,基本配备同样的电脑。结果一样的配置,文字记者启动文字处理系统尚可,图片编辑就挠头了,等到了视频编辑这里,就压根启动不了。其实,现在都强调媒体融合,文字记者也经常要处理图片甚至视频,以老眼光旧标准机械配置设备,岂能满足现代需求?

  还有一种更让用户烦心的隐形政府采购乱象就是“效率低”。从上报需求到落实采购,流程过于冗长。有时候,虽然上报了采购需求,结果石沉大海,等了一年才知道需求没有通过审批。还有的,虽然有了采购结果,却和当初报批的需求完全不同。政府采购的商品坏掉了,明明修理比换新机更不划算,但还非得修不可,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现在电子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日新月异,有些设备从上报需求到采购完成,等真正分到个人手里的时候,这种设备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1]  [2]  下一页  尾页
稿源:新华网   编辑:王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