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小兰说  >  栎笙
【原创】如何不让广场舞变成扰民舞
发布时间: 2019-05-16 16:2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袁萍萍

  广场舞可谓是舞蹈艺术中最庞大的群体系统。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

  广场舞之所以能“星星之火得以燎原”,其根源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生活丰富的需要;之所以受到抨击和反对,是制造了噪音干扰到了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广场舞的“二重性”由此而生。

  当下,一提到广场舞,市民和媒体一致的反映,就是广场舞噪音扰民,影响了附近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如何对待广场舞的“二重性”,既让广场舞健康存在,又做到不扰民,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问题。

  “对抗”成为市民“还击”的主要手段。对于广场舞噪音扰民现象,媒体和社交网络上的评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无论是购买远程定向强声扩音器,用强音“还击”广场舞音乐;还是鸣枪、放狗、泼粪等手段来对抗广场舞噪音;甚至有人愤怒之下持刀砍伤跳舞者,跳舞者们依然我行我素。故此,人们看到的往往是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互不妥协、对抗不断升级、矛盾不断激化,然后是管理者的无力和无奈。

  “音响改造”出现的理性手段。就在广场舞危机四伏之际,有科学家研究出有源定向扬声器,能把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里,出了该区域,声波就会很弱甚至没有,堪称广场舞噪音的“逼停神器”。

  网民对此看法不一:有的肯定“该产品不错,总比硬对硬强逼舞者的好”;更多的则表示“大妈未必买帐!”“专家就是不接地气。”“大妈们在广场上跳舞,就是为了吸引关注,没有了声音怎么开心?”

  是的,用对抗方式来解决广场舞的困境固然是很难的,但是类似专家“音响改造”的理性手段,也未必受广场舞爱好者欢迎。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有系统的认识:

  一是广场舞之争本质上是权利之争,居民和跳舞者的合法权利都应得到尊重。一方面,广场舞制造了噪音污染,挤占了公共资源,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广场舞可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消除压力,丰富生活。

  在不扰民的前提下,广场舞是民众自由活动的方式,无需授权,不能剥夺其权利,更不能一禁了之。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只能从中协调、沟通化解矛盾,而不能为了一方利益而剥夺另一方的权利。

  二是广场舞扰民的治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把德、法、情相结合,做到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在当前尚难做到靠制度约束或立法来制约这一现象的情况下,双方不妨相互理解与宽容、为他人多考虑一点,协商出一套双方认可、切实可行的刚性规则或管理办法,避免主张自己的权利而忽略了他人的空间。

  如何不让广场舞变成扰民舞?关键得在跳舞健身的权利和安宁休息的权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比如,划定场地、规定时间、限制音量,也可以采取统一音响设备,每个区域设置适当音量,音量大小一律由“音控室”调控,从源头上拒绝随意调制音量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噪音扰民难题。用沟通化解矛盾,以友善增进理解,方能各美其美,实现和谐美好的生活! (若)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袁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