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视野
克服机制性梗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 2019-09-12 09:32 稿源: 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系列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事关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又切中当前制约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构筑是实现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必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轮子”的共同驱动和相互协同,促进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物质投入这些生产要素的重塑和有机整合,在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除了技术变革、人力资本提升的自在动力外,生产组织方式、资本市场运用、人力资本红利的释放、产业价值链的延伸,都必须创新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切实破除束缚生产要素组合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十次深改委通过的《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等,都是促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指导意见,也从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方法论角度,强调了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问题、打通理顺堵点难点问题。随着这些指导意见的落实见效,现代产业体系将会稳步开展起来。

  比如,《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才能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而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既需要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也需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规模很大,但大部分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依靠加工获取微薄利润,而产业链的两端像技术研发环节、市场供应链环节总体尚比较弱小。要拉长“微笑曲线”的两端,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就必须推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努力嫁接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这里既有观念障碍,也有体制束缚。过去我们制造业发展过于讲求一个企业、一个产业、一个地区的“大而全”,就制造业本身发展制造业,而没有从产业体系的角度来认识。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讲求放大产业链、发展供应链、增强创新链、增值价值链,这就是一个更高水平的产业体系重构,需要生产要素按照扁平化的分工体系进行重新组合,必须打破产业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区域之间的旧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模式。目前的技术渗透、技术融合事实上已经使得生产与经营、供给和需求、加工与贸易、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紧密成为一个平滑的整体,但囿于现存体制的梗阻,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还不能很好接轨,特别是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尚存在多重行政壁垒,税收结构也存在种种歧视和不匹配问题。所以,要实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最主要的还是消除政策差异和体制障碍。

  再比如,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作为基础,需要不断发育充满活力和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现代金融必须服务好实体经济。虽然3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得到长足发展,金融体系也更加完善,目前支持创新发展的科创板也进入实施阶段。但针对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资本融通和金融支持手段仍存在大量政策短缺,现有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尚不健全完善,有效的生产要素还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创新和资源配置效率,金融宏观管理与微观基础之间还不能有效畅通。所以,这次深改会提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要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也是抓住了一个关键问题。

  另外,一些关键领域的进入壁垒和市场准入门槛,也一直困扰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必须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创造流动机会,畅通流动渠道,拓展流动空间;必须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当前,民营企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已经成就了一大批新增长点,形成一批新动能,这是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最有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轮子”一起转,才有利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而唯有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解决体制性的深层次障碍,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助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产业体系才会成形成效。(作者:胡 敏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唐 华)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