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说法
法制网评:警惕“教授索赔”沦为教唆犯罪法制网
发布时间: 2019-09-12 09:47 稿源: 法制网   编辑:宋佳容

  “索赔教程在线卖18元1节”“导师教学,索赔金额与入门费挂钩”“打1赔10,价格越高越好赚”“依法索赔,诉讼书与和解函有模板”……记者调查发现,在网络平台上活跃着一些职业索赔人出售所谓教学课程。还有人诱导交入门费,可提供如何拍货、下单、索赔等专门内容,还称入门费交得越多,预期获赔金额越高(9月11日《南方都市报》)。

  职业索赔人,也叫职业打假人,公众对此多不陌生,但是对于一些职业索赔人通过网络公开出售“索赔课程”,教授别人如何索赔牟利,很多人想必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和传统的职业打假人相比,这些职业索赔人自己并不参与打假,而是专门挑网络商家的毛病,比如店铺是不是在商品描述、宣传中使用了广告法禁止使用的极限词,然后以协商为名要挟商家私了。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他们是职业索赔人,发现商家存在的问题后自己去找商家协商就行了,为什么还把经验、方法传授给别人呢?原因很简单,通过自己亲力亲为“索赔”,可谓费时费力,而出售自己总结的所谓“索赔课程”,则基本不需要投入什么成本,而且可以通过不断粘贴复制卖给他人,可谓一本万利。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购买或准备购买索赔教程的网友来说,对这种做法可能存在的风险却不得不防。一方面,目前职业打假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说此前我国对职业打假采取的是默许乃至鼓励的态度,那么随着职业打假不断异化以及新消法的颁布实施,以“知假买假”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打假已经不再被法律支持。在司法实践中,一些职业打假人提起的法律诉讼,也纷纷以败诉告终。另一方面,现在部分职业索赔人的行为和敲诈勒索只有一步之遥,可以说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为触犯法律而被惩处。不久前,浙江嘉兴南湖法院对一起涉网络恶势力犯罪案件公开宣判,被告人陶某等3人因专门搜索“极限词”对电商平台的近万家网店进行敲诈勒索,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两年六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有法院也曾在判决书中指出,牟利性的打假索赔行为严重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挤占和虚耗司法资源,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不管是法律条文还是司法实践,都开始对知假买假、职业索赔持审慎态度甚至说“不”。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职业索赔人出售所谓的“索赔课程”,有教唆犯罪的嫌疑。作为普通网友,对教程使用不当极有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还是不要冒这样的险好。(苑广阔)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法制网   编辑:宋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