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视野
“猪事”顺利,民众安心
发布时间: 2019-09-16 08:44 稿源: 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

  民生无小事,猪肉价格关乎民众日常生活。

  今年以来,我国猪肉供应相对偏紧,价格上涨较快。为此,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如何稳定猪肉价格作出具体要求,农业部等六部门就“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举行联合发布会。近期一系列政策举措表明,中央解民情、顺民意,及时果断出手实现生猪保供稳价,消除民众生活的后顾之忧。

  猪肉价格涨势明显,民众“菜篮子”变重

  8月份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7%。其中就猪肉价格而言,同比上涨46.7%,涨幅比上月扩大1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3.1%,涨幅比上月扩大15.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2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猪肉价格的继续攀升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CPI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猪肉在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占比高达62.7%,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不仅助长了CPI的涨势,也让民众“菜篮子”变重,影响民众幸福感。

  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生猪产能。数据显示,自2018年我国境内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至今,全国禁养区涉及关闭和搬迁养殖场约1000家,涉及畜禽产能折合生猪约205万头,约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0.6%。受疫情影响,农民养猪信心严重不足,不敢贸然补栏,增加生猪产能。

  其次,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产能低位。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存在所谓的“猪周期”。猪肉价格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猪肉价格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猪肉价格上涨。本轮生猪价格于2018年5月份跌至周期低点后,母猪存栏下降,生猪产能处于低位。

  最后,一些地方不当行政干预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禽养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到位,又一时找不到防治养殖污染的可行办法,就采取“一刀切”做法,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由,扩大禁养区的范围或者对养殖场“一关了之”,对生猪产能造成一定影响。

  多重政策保供稳价,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

  民有所需,必有所应。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立足当前恢复生产保供给,着眼长远转变方式促转型,从稳定当前生猪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强化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出真招定实策。《意见》特别强调,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将《意见》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尽快实施,尽早落地见效。

  国家发改委推动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同时还印发通知指导地方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并督促有关地方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将价格临时补贴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截至目前,各地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2.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达到1.29亿人次。

  财政部进一步完善因非洲猪瘟疫情强制扑杀生猪(含人工饲养野猪)的补助经费发放方式,由现行按年度结算调整为每半年结算发放一次,并将补助标准暂由800元/头提高到1200元/头。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专门安排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相关资金13.42亿元。

  此外,市场监管部门继续加大生猪及猪肉市场价格监管,生态环境部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和管理,自然资源部要求切实保障生猪生产的用地需求……。

  民生无小事。正如李克强总理在9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政府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保障基本民生上,要高度关注涉及基本民生的苗头性问题。随着多部门共同行动、多重政策保供稳价,猪肉价格企稳将是必然趋势,民众“菜篮子”供应将有保障。“猪事”顺利,民众才能安心,幸福感才会增强。(作者: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 鑫)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