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让清廉文化辉映“双节”清辉
发布时间: 2019-09-16 08:45 稿源: 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

  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黄俊案是其中之一。2014年春节至2018年中秋节,黄俊在担任贵州省三都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平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多次收受10名管理服务对象赠送的30瓶茅台酒、17条高档香烟等名贵特产和礼金。

  不守住初心,收了不该收的礼,黄俊受到党内严重警告、政务记大过处分,可谓咎由自取。正所谓“节”点就是“考”点,随着中秋、国庆假期将至,尤须防范节日腐败。

  9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选在双节前夕召开,显然大有深意。此前有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专项整治,节日腐败现象已经大幅度减少,节日腐败得到有效遏制。有专家也表示,这与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是相吻合的,也与人民群众的感受是一致的。同时,也不应回避,节日腐败并未绝迹,送礼收礼变得更隐蔽。

  整治节日腐败,就该抓在“点子”上。落实八项规定、警惕四风问题复发是一项长期工程,但在节日期间盯得更紧,就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开通了元旦春节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对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对违反规定的官员直接点名。开通专区以来,效果显著,既震慑了意欲伸手的党员干部,也净化了节日空气。

  整治节日腐败,就该保持零容忍态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已于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规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力,‘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将被问责。梳理这几年各地的问责案例也可发现,对顶风违纪者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已是惯例,这就意味着,只要违反党纪就会被追究责任,而在节日期间顶风违纪更会吃不了兜着走。

  节日收礼,不是小节,而是大问题。有学者表示,“‘节日腐败’蒙着‘人情’的面纱,看似温情脉脉,实则糖衣炮弹。许多当事人虽然深知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一开始也极力拒绝,但在送礼者多次攻势之下,思想的开关还是松动了,最终把持不住、收下了礼”。就媒体公开报道案例而言,一些腐败分子在忏悔书中就承认,腐败就是从节日收礼开始,先收小礼,再收厚礼,直至胆子越来越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沉淀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常与清辉相关联。而近年来,一到中秋,人们就想到清廉。清辉与清廉共同的交集是清,为官者清清爽爽,过节更要过“洁”。古人说得好:“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敬畏党纪,敬畏法律,也敬畏文化传统,才能不“湿衣”。

  针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工作,中纪委日前明确提出,紧盯“关键少数”,深化标本兼治,不敢、不能、不想一体推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一方面,监管部门紧抓关键节点,紧盯关键少数;另一方面党员干部强化敬畏意识,牢记初心使命,双管齐下,节日腐败终能走向绝迹。(作者:王石川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责任编辑:唐 华)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中国网   编辑:慕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