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守住高校博物馆的“纯”与“真”

发布时间: 2019-11-14 17:08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滢涛

  10月14日下午,重庆网民“江上”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江上说的”发表文章《重庆大学耗资670万建了一座赝品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展出的部分馆藏文物系赝品。有文物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称:“从贴出来的照片看,基本看上去都是赝品,而且是很便宜的低仿货。”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舆论场一片哗然,在舆论压力之下重庆大学博物馆在开馆7天后闭馆。

  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博物馆建设,一些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建设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一批优质文博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更是一度成为网红展览。但其中也存在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浑水摸鱼的现象。除重庆大学出现赝品博物馆外,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和北京师范大学邱季端中国古陶瓷博物馆都曾相继爆出过赝品。

  高校博物馆接连出现赝品,损害的不仅是高校的声誉,更是对历史、学术、公众的不负责任。博物馆是教育公众、传播文化的重要社会公共机构。高校作为大众教育的根基,更是承担着传承文化、学术研究、教书育人、传递思想文化的重任。高校博物馆承载的不仅仅是“博闻强识”的功能,更能体现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学科特色。因此,在高校博物馆热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博物馆展品的质量、水平和影响力。

  对于高校博物馆出现赝品问题,首先要加强文物鉴别意识和馆藏精品意识,设计科学的馆藏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赝品。对入藏作品要严格把关,严格审批程序、管理制度和入藏手续,在接受文物捐赠时要进行严格鉴定,实现博物馆的严格管理和规范运行。其次要量力而行,建设一座高水平、高质量的博物馆,要在文物资源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发展历史和学科优势收纳馆藏,博物馆要起到对高校学术的切实带动和引领作用,切忌贪大求全,浪费资源。

  此外,政府在鼓励、支持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要当好“把关人”,要加强监管与指导,严把高校博物馆质量关,保证其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切实守住高校博物馆的“纯”与“真”。(桃子加山楂)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