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志砺行 谱写黄河之滨新乐章|黄河流域兰州段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注角
发布时间: 2020-08-12 08:05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习近平

  从“心肺之患”到“兰州气质”,从被动整改到建立水源“保护屏障”,从无处安放的危废到“危废终结者”的诞生,兰州环保部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攻城拔寨的勇气,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为兰州人打造天蓝水碧的生态城。

  8月7日,兰州市各媒体记者跟随兰州市生态局工作人员,分赴榆中县、永登县、西固区、红古区四个区县,解密天蓝水碧背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兰州范儿”。

  修炼金城气质 “兰州蓝”饱和度逐年增加

  8月7日上午,兰州如往常一样,天空一片瓦蓝,远方的几朵白云优哉游哉的飘过。清风徐来,游客不时的拍下天空的美照,在朋友圈晒出这抹心旷神怡的湛蓝。其实,这已是今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的第183天,过去的8个月里,“兰州蓝”是常客。

  24小时轮班倒严防死守低空面源污染、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聊到“金城气质”的修炼秘诀,兰州市生态局的干部们有太多的话要说。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中国华能集团兰州范坪热电厂。

  采访车辆驶入厂区,行道树延伸到了路的尽头,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小游园映入眼帘,山楂树、樱桃树长势喜人,仿佛和记者心中的电力厂有点不同。“绿色是美的象征,更是生命的象征、希望的象征。近几年我们结合自身发展,把打造环保式工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产区绿化面积达70%以上,在打造精致兰州的同时,也为全厂职工提供舒适、美丽的工作环境。”中国华能集团兰州范坪热电厂副总经理王锡胜似乎看穿了记者的心思,笑着说,“走,带你们看看我们如何保卫‘兰州蓝’。”

  “你们看,那就是我们的核心区。”顺着王锡胜的指引,记者看到,一根烟囱高耸入云,两座水塔分布在一旁,烟气和水蒸气徐徐排出。“锅炉房内,磨煤机将煤炭磨成像面粉一样细,经过配风将煤粉吹到炉膛,经过蒸汽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王锡胜说,“范坪热电厂是甘肃省和兰州市政府‘十一五’节能减排重点建设项目,2×330MW单抽供热机组,具备年产36亿千瓦时发电量和保障1500万平方米采暖供热能力。”

  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集中供热、净化蓝天,经过逐年的环保设施升级改造,范坪热电厂环保设施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已达7 亿元。二氧化硫、粉尘排放、氮氧化物三项污染物指标已实现超低排放,按照甘肃省火电利用小时数4000小时来计算,实现超低排放后,三项主要排放物的总量与原来相比,可以削减30%左右。这对于改善兰州大气质量,是个巨大的贡献。

  “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今年省上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是空气质量达标率81.1%,PM2.5浓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黄河兰州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要求;土壤环境安全可控。要实现上述目标,工作难度和压力都非常大。”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千宗坦言,在“蓝天”保卫战方面,生态环保部门将深度挖潜工业源减排空间,推进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全面淘汰县级10蒸吨及以下的现役燃煤锅炉,持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严防死守低空面源污染,强化扬尘和餐饮油烟管控,遏制“四烧”反弹。

  呵护生活幸福底色 金城碧水得来不易

  鱼儿在鱼缸内快乐游动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当你被告知鱼缸内的水是由工业废水回收利用,你定会大吃一惊。在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厂区,记者就见到了这“神奇”的一幕。仔细看,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清澈明亮,与寻常水体并无区别。

  据了解,“废水可回收养鱼”的奥秘在于,兰州石化脱碳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为4间并联运行,底部有滤头,供反洗时使用,在好氧微生物自身氧化还原过程中,进一步分解污水中的杂质,同时脱碳生物滤池还兼具良好的悬浮物去除功能,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兰州石化公司环监部主任刘辉告诉记者,“为提高水污染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兰州石化完成化肥厂苯胺、石化厂2号化污、橡胶厂一级污水等源头污水预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升级改造炼油、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建成投用1080吨/小时炼油污水深度处理回用装置,将废水回用于锅炉补水,每年减少水耗500万吨。”

  城市污水处理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在榆中小康营乡浪街村,这里也藏着一个袖珍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的污水处理标准同样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进入浪街村,绕过村庄,穿过小山沟,污水处理站内的几道管网进入记者的视野,在这几个小管道里藏着民生的大文章。“榆中县小康营乡浪街村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工程项目,是我市列入甘肃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中的5个项目中其中之一,污水采用速分工艺处理收集到的生活污水。该处理站占地面积小、工艺先进、投资小,设计规模每日最大处理污水210吨。”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榆中分局干部姚卫江告诉记者,近年来,浪街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这里试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不仅解决了浪街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保护了该村生态环境,为榆中县旅游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改善地表水,更要保障饮用水。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位于西固区,水源保护区沿河道总长23.8公里,总面积57.26平方公里。兰州第二水源地项目投入使用前,这里仍是目前兰州市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承担全市300多万人口的饮水供给。

  进入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湍急的河水顺流而下,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通往柴台村的吊桥横跨河上,两岸绿意盎然,游客在林间漫步,微风吹来,树林沙沙作响。黄河、涵养林带、湿地、河滩相得益彰。“2015年,中央拨付8000万元用于实施兰州市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水源涵养林、自身能力的建设,也包括环境风险防控。”兰州市西固城投水源地工作人员许德春介绍,“在水源地,有健全的视频监控系统来保障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并通过埋设排污管道、安装检查井、建设污水处理站,对柴家台、梁家湾、岸门村等处于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村落进行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现如今,香槐花、泡桐、国槐、红叶李等11231棵乔木沿109国道一字排开,水源涵养林为城市生活饮用水安全加分。”

  守好安全大门精细化做好危废处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医疗废物处置中来。在兰州市,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企业,它诞生于非典疫情期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这里的工作人员又担负起全市医疗机构、17家定点医院、11个留观点、8个卡口以及火车站、公交站、轨道交通站及机场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任务,牢牢守住疫情防控最后关口,它便是金创绿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记者了解到,金创绿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是非典疫情后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综合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之一,是根据国家环保部《关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建设的甘肃省唯一国有性质的综合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负责全省危险废物和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医疗废物处置,以及利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危险废物与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基地,也是省内规模大、综合处置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技术工艺先进的危险废物处置静脉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该中心承担着危险废物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和危险废物及兰州市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重要职能,是甘肃省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基础性硬件保障项目。

  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为全市医疗废物处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甘肃金创绿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部长刘德林告诉记者,“甘肃金创绿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危废处置核定处置能力2.64万吨/年,医废处置资质7000吨/年。截止2019年末,金创绿丰服务医疗机构1621家,服务危废产废客户达800余家。”

  记者了解到,即将启动的甘肃省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提升项目,将在原有处置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项目建成后综合处理能力将提升至每日95吨,计划于2022年2月投产运行。

  留住绿水青山,方有金山银山。守好蓝天碧水,共护幸福家园。

  放眼今日金城大地,“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绿色发展非一朝一夕之功,生态环保更要一以贯之。(中国兰州网全媒体记者 丁小岚 李楠 宋戈)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