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打造“技能甘肃”须整体推进职教改革
发布时间: 2020-12-30 09:33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周宏

  据中国经营报12月18日消息,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将超过1900万,且该数据在2025年将接近3000万。同时,与用工缺口扩大相对应的是职教毕业生正在逃离所学专业的现状。

  职业教育遇冷,首先是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视为各类教育中的“洼地”和“短板”,社会形成了“职教比本科教育差”“学习不好的人才上职教”的偏差性共识;其次是大学扩招挤占职业教育生源,职业教育由于与本科教育内容重合,被视为“低配版本科教育”;第三,“唯学历论”导致就业难、薪酬低,技能性劳动明显受到轻视;最后,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用工需求存在脱节,实际技能的掌握与实践存在不足。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2019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曾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人才培养是核心。“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指出通过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性,打造中国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挑战与难题,国家通过“十四五规划”进行顶层设计,为职业教育发展指出了方向,而贯彻落实规划的精神,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破除”与“立新”。

  “破除”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偏见,真正认识和领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涵义。

  “立新”社会批判,正确看待技能型劳动的价值,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给予大工匠以“专业人士”的尊崇。

  “破除”旧的分配机制,通过提高物质保障吸引和激励技能型人才投身产业发展。

  “立新”管理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发适合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标准,加速推进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寻求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骄傲感,是产业一线的普遍需求。对此,甘肃省近年来积极行动,在国家优质校、教学成果奖、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成绩,3所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为继续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在“十四五规划”审议通过前,甘肃省恰逢其时,提出了“技能甘肃”的概念。

  2020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出官方消息,教育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整省推进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方案提出,在培养体系、办学模式、释放活力、队伍建设、办学水平上做文章,按照做强高职、办优中职的思路,集中力量建设10所高水平高职院校、30个高水平专业群,着力打造35所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和100个优质专业,其发展理念与十四五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高度一致。

  建设发展“技能甘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甘肃行动”,是实施好职教20条的“甘肃方案”,更是新时代西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扩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助推甘肃实体经济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西部大省,甘肃省建设发展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市场空间显而易见,通过打造“技能甘肃”,甘肃省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技能人才供给高地和西部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体制创新高地。

  蓝图已绘就,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21年我国即将踏上新的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谁能抢先多迈出一步,谁就将多一份赢得未来的信心!(立尔 思萌 鸡蛋花)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