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视野
走访慰问为何屡遭质疑
发布时间: 2021-02-10 09:05 稿源: 法制网   编辑:周宏

  近来,节前慰问引发多起争议,先是有被慰问的困难户家中出现茅台酒被质疑,接着有“困难家庭”疑似住豪华别墅引发质疑。目前,涉事两地均已作出回应,所谓高档名酒其实是从宴席上带回的空酒瓶,而别墅问题是当地未将困难人员与重大疾病群众归类划分,老人所住别墅是其女儿家。

  节前走访慰问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是各地的一项传统,也是有关部门的职责所在。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慰问对象既不是建卡贫困户也不是低保对象,因此容易引发误解。需要澄清的是,各地节前慰问对象未必都是经济层面的困难户,其他一些情况特殊的居民也可以被慰问。

  从以往的情况看,节前走访慰问对象有不同情况,比如,曾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老战士、老劳模、老专家等;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高龄老人、受伤老人以及残疾人员等。如果僵化地看待慰问对象,认为其只能是经济上的困难户,那么难免产生误会、误解,这不仅可能给有关方面造成压力,也容易给慰问对象造成困扰,甚至给慰问这种形式和传统本身造成负面影响。

  实际上,人们对此类事情的关注和质疑,并非坏事,这本身构成了对这项工作的一种外部监督,对有关地方和人员把慰问工作做实做细,慰问到真正需要慰问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

  比如,因地制宜设计更合理的慰问标准和类别。财力雄厚的地区或社区,慰问对象可以更多元,慰问金标准可以更高;对不同慰问对象的需求,应差异化对待,除了慰问金、慰问品,可以考虑提供一些具体的上门服务等。

  比如,各地在开展慰问活动时,要根据相关制度、分类、标准进行精准表述,及时公开相关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误会,进而带来后续的麻烦。

  上述两起事件对各地来说也是一种提醒,如何把年节慰问的好事办好,相关方面还需要在制度安排、分类管理、标准化操作上做一些改进和完善。越规范、越公开透明,争议和质疑的声音才会越少。(作者:张海英)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法制网   编辑: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