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大江奔腾向海,总会遇到逆流,但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尽管出现了很多逆流、险滩,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世界发展大势,多次对经济全球化作出重要论述,要求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些重要论述既关注当下,又谋划长远,是基于坚实的理论认识基础作出的科学判断,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既要理解为什么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也要理解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曲折,更要理解在出现曲折时为什么要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和区域、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来自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来自实现人类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
经济活动跨越国界或者跨越区域的现象,古已有之。回望历史,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西方国家靠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基本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二是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世界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经济全球化阶段,随着冷战结束,两大阵营对立局面不复存在,两个平行的市场随之不复存在,各国相互依存大幅加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演化。
总结起来,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五个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参与全球化的各国可以将更多资源用于生产自身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去交换自身生产成本相对更高的产品,从而获得生产率和总产出的提升。二是参与全球化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其生产规模也随之扩大,规模经济效应会带来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下降和生产率的提升。三是市场扩大可以导致范围更加广泛的分工。同一个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从企业内部向企业之间扩展,从一国内部向多个国家扩展,可以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水平,并带来总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四是参与全球化的各国,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竞争会淘汰低效的生产,有利于资源向更加高效的生产过程集中,并激励各国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五是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创新要素的全球交流,特别是人员、知识和思想的全球交流,更容易产生新知识和取得创新成果,并带来更快的知识和技术扩散。全球化还会使创新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带来更大的收益,从而产生更大的创新激励效果,促进更多资源向创新过程集中。进一步看,经济全球化除了促进生产力发展之外,还能促进文化与文明的进步。
正是由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这些作用,因而促使经济活动不断突破和削弱国家间壁垒,推动全球化不断发展。一方面,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壁垒一直不断被交通通信技术进步和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所削弱。另一方面,制度因素造成的壁垒也被各国或主动或被动地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建立,大大降低了全球关税水平,减少了非关税壁垒。中国、俄罗斯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显著降低了国家间制度壁垒。每一次对地理壁垒和制度壁垒的突破和削弱都会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也都会带来生产力的进步,并使人类获得更加物美价廉、品种更加丰富、质量更高的产品,从而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
今天的世界,各国经济已高度相互依赖,反全球化会遇到更大的阻力。人类经济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全球化的利益已经惠及大量国家、大量企业、大量劳动者和消费者。全球化倒退会使这些广泛的受益群体受到损害,并损害整个世界的经济繁荣和生产力进步。因而,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所面对的时代潮流,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大势,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曲折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大势,总体上确实在不断深化,但其像奔腾向前的大江大河,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和曲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分析起来,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可能给参与全球化的国家带来不平等、不稳定或者不安全问题。
其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不平等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不同国家之间的收益不平等和国内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全球化收益可能被一些国家垄断性获取,另一些国家收益极小,甚至其长期收益增长能力受到损害。一国参与全球化的总体收益一般都要大于总体损失,但是全球化可能会造成该国一部分人受益,另一部分人受损,这种现象的恶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全球化对一国国内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存在的。其二,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经济不稳定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资本流动和货币不稳定,外部经济环境不稳定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其三,经济全球化产生的不安全问题主要是由对外依存度提高带来的。比如,粮食、石油等具有战略安全属性的商品,如果过度依赖外部供应而本国供应不足,在面临冲突、自然灾害等冲击时,可能会出现重大国家利益损失等。
当经济全球化的上述负面影响没有受到良好的抵补或者管理,且受负面影响的国家或群体在国际经济政策中起到主导作用时,他们就可能用增加壁垒的方式来消除或者降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全球化就可能出现倒退。
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曲折有时候并不是因为全球化产生了或者将要产生负面影响,而是由一种反全球化的情绪所引起的。一旦世界经济中的不平等、不稳定或者不安全问题变得重要而敏感时,不管全球化是不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反全球化的情绪都可能高涨。当反全球化的情绪被放大、被传播传染并被政策制定者利用时,全球化就可能出现倒退。
推动经济全球化继续发展
要看到,反全球化解决不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全球化造成的。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在全球化出现曲折时,坚定不移推动全球化,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推动历史进步的重大抉择,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主动权的重大抉择。
用反全球化的措施来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只会适得其反。当今世界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传统增长引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新技术虽然不断涌现,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世界经济仍然未能开辟出一条新路。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过去数十年,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演变,全球产业布局在不断调整,全球金融市场需要增强抗风险能力,而全球治理体系未能反映新格局,贸易和投资规则未能跟上新形势,全球金融治理机制未能适应新需求。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反全球化的措施,不仅不能带来新的增长动能,反而会进一步削弱增长潜力;不仅不能带来全球经济治理的改善,反而会导致全球经济治理的进一步恶化;不仅不利于促进贫困削减,反而会使更多的人陷入贫困。
全球化确有一些负面影响,但不能因为负面影响就放弃全球化的巨大收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进一步看,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在全球化中化解的。比如,主权国家以平等方式采取合适的步骤参与全球化,更容易实现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收敛。全球化对一国内部部分人群的损害,则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弥补,一是鼓励这部分人群流动到在全球化中受益的部门,二是通过转移支付等社会保障政策对这部分人群进行补偿。全球化对一国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谨慎的资本项目管理、良好的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等来规避。全球化对供应安全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供应来源、更加充足的储备以及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等来应对。
在全球化出现曲折时,一方面,要防止将世界上出现的难题简单归咎于全球化;另一方面,要正视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探索更好的方式,在克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同时,推动全球化继续发展,使全球化利益惠及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群,推动生产力进步和人类进步。
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中国是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动拥抱全球化,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经验就是主动拥抱全球化,在全球化中解决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尽量消除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获取全球化带来的收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全球化出现曲折的今天,为了推动全球化历史车轮继续前进,探寻更好的全球化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了推动全球化的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总结为推动全球化的中国方案。
一是坚持开放,反对封闭排他。坚持在开放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开放中解决开放带来的问题,这是中国在推动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主张。中国反对以各种名义搞保护、搞排他甚至退回到封闭的老路。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不能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二是坚持包容,反对利益垄断。坚持包容,一方面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防止全球化利益被少数发达国家占有,防止全球化带来越来越大的发展鸿沟。这就要求在全球化的规则设置上,要考虑发展阶段的差异,承认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另一方面要照顾一国内部在全球化中受到损害的群体,防止全球化在一国内部带来越来越大的不平等。这就要求各国要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在讲求效率的同时,注重公平,让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同时,各国在融入全球化的同时,要同步进行相应的国内改革和政策调整,尽量缓解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是坚持合作,反对冲突对抗。合作能实现共赢,冲突对抗则是零和博弈。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共赢的过程,因而合作是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当今世界,如果走对立对抗的歧路,无论是搞冷战、热战,还是贸易战、科技战,最终将损害各国利益、牺牲人民福祉。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坚持互尊互谅,通过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拒绝以邻为壑、自私自利的狭隘政策,抛弃垄断发展优势的片面做法,保障各国平等发展权利,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要提倡公平公正基础上的竞争,开展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田径赛,而不是搞相互攻击、你死我活的角斗赛。
四是坚持多边,反对单边霸凌。坚持多边,反对单边霸凌,就是要承认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理应平等参与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就是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就是要支持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等,并进一步改革完善这些多边体系中的重要组织,支持其在百年变局中发挥好作用;就是要赋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更多代表性和发言权,使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全球化能够惠及更多国家更多群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姚枝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