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说法
法治网评:备豫不虞 努力提高抗御灾害能力

发布时间: 2022-05-18 11:06 稿源: 法治网   编辑:张殷绮

  防灾减灾,安全常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我们要携手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天有不测风云,提及自然灾害,我们忘不了14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对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也记忆犹新。与自然灾害相抗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而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运行系统复杂化,综合灾害风险日益加大。

  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考察唐山时指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这一表述被概括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是我国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指导思想。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体现了系统观念下的科学减灾观。其核心要义有三个方面:一是重心前移,注重预防和减轻灾害风险,这实际上是追求经济合理性的自然灾害防治观;二是全过程统筹,注重平战结合与抗救结合,这实际上是追求布局合理性的自然灾害管理观;三是全灾种应对,注重统筹多灾种应对和统筹御灾能力建设,这实际上是追求效能合理性的综合应急治理观。其中,重心前移的关键是资源运用的优化(点的优化),全过程统筹的关键是应急管理流程(线的优化)和组织优化(面的优化),全灾种应对的关键是应急治理体系的优化(体的优化),合起来是一套完整的灾害治理思想,体现为科学系统的自然灾害治理观。

  面向未来,灾害应对要抓好点、线、面、体四个层面:

  点:灾害防治的关键点就是源头治理,即防灾工作。要抓好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大风险源头治理的投入,切实落实灾害应对重心前移。要按照国家部署,继续扎实推进灾害风险调査和重点隐患排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等工程。

  线:灾害防治也要理顺工作流,抓好防、抗、救各个工作链条。要完善应急管理流程,完善平战结合机制,健全系统抗灾救灾机制,切实落实灾害全过程统筹治理。要通过各项制度、标准、预案把流程优化落到实处。

  面:灾害防治要靠组织工作面来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充实市县和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完善统一指挥、综合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应急体系;要在优化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火灾等应急指挥体系的基础上,着眼于抗大灾抢大险,建立健全应急总指挥部体系。

  体:灾害防治根本上要靠现代灾害防治体系来保障。要完善突发事件应对的治理体系,在主体上,切实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责任体系;在手段上,切实完善法治手段、经济手段、科技手段、教育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在支撑上,切实发挥基层积极性,推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治体系。(作者:法治网特约评论员李雪峰)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法治网   编辑:张殷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