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说法
疏堵结合守护儿童“手腕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 2023-03-01 11:13 稿源: 法制日报   编辑:刘真

  可语音、视频通话,精准确定孩子位置,碰一碰就能加好友……近年来,儿童智能手表因功能实用、趣味性强,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儿童智能手表都预装了聊天、故事、音乐、作业、钱包等多种App,功能不断延伸,俨然一部“微型智能手机”,暴露出功能冗余、诱导消费、侵犯隐私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发诸多关注。

  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六成消费者选购或计划选购儿童智能手表的目的在于方便联系孩子和确认孩子位置,超四成消费者担心儿童智能手表功能复杂、分散儿童注意力,17.11%的消费者表示遇到过儿童智能手表泄露个人信息的情况。

  随着儿童智能手表日渐成为孩子的标配电子产品,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引起重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5岁至12岁的儿童数量约为1.7亿,儿童智能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30%,其中在城市儿童的市场普及率至少过半。这也引起了许多第三方应用厂家的注意。他们开始将许多付费应用添加到儿童智能手表的出厂自带配置中,而这些应用中就包含了许多游戏App,有一些甚至让孩子免密支付进行游戏消费。

  2021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然而如今,儿童智能手表摇身变成“微型智能手机”,屏幕更小、功能更多、玩游戏更隐蔽,既不利于视力保护,也不利于学习,原本用于消除安全隐患的儿童智能手表,已经逐渐成为隐患本身。2022年11月,推荐性国家标准GB/T41411-2022《儿童手表》开始实施,显然这有助于更好地呵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应该认识到,儿童的认知能力、危险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薄弱。儿童智能手表功能的设计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其实际需要。儿童智能手表的核心功能,在于满足家长实时掌握孩子位置的智能定位和便利的通话功能,而非游戏、消费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冗余功能。

  守护儿童“手腕上的安全”,不把“保护”变“隐患”,这既需要疏的巧劲,也要用堵的猛药。(黄宗跃)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一方面,教育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必须悉心疏导,形成合力,密织安全网。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通过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等活动,增强学生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社会要正确引导孩子通过提升社交能力、丰富业余爱好、增加趣味活动等,建立健康互动的交往关系,有意识地多提供现实社交;家长也要注重发挥榜样作用,在家里带头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多安排一些诸如锻炼身体、写书法等有意义的娱乐活动,通过引导、示范,作好榜样,立好规矩,避免孩子沉迷于儿童智能手表。

  另一方面,必须从源头治理,堵住引诱孩子沉迷娱乐、损害儿童利益的漏洞。要加强行业审核与监管,加强儿童智能产品和应用的审核和整改,推广落实儿童手表推荐性国家标准,既要在产品出厂、销售环节加大质量抽查力度,更要加强对相关平台运营过程的监管,更好地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同时,需要企业加强自律,以健康、安全为核心,指导相关产品升级与优化,禁止加载其他不适合儿童的附加功能,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检查并完善程序漏洞,避免因程序漏洞导致儿童的身心安全受到伤害。

稿源:法制日报   编辑: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