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说法
微医美也要坚守安全底线

发布时间: 2023-04-13 10:34 稿源: 法治日报   编辑:张殷绮

  近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医美行业的一些乱象:一些企业打着化妆品名义生产和销售美容针剂,有的企业所生产的美容针剂甚至没有化妆品备案,没有生产许可证件;大量医美从业者并不具备相应的执业资质,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国人对个人形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美需求不断增长,医美行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根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医美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医美机构的快速增加、医美行业的迅速壮大,都呼唤规范的管理和有序的市场竞争。

  我国也一直高度重视医美行业的规范发展问题,自2002年起,原卫生部就颁布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等多部监管规范,国家卫健委等部委也先后多次联合发布通知,推进医美行业的综合监管执法工作。这些都为规范医美服务,促进医美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就医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一些医美机构虚假宣传情况突出这一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加强对医美广告监管。国家药监局也于近年发布较为严格的涉医美医疗器械分级分类管理规范。虽然以上措施以部门规章、行政命令为主,法律位阶和效力较低,但医美行业无疑已经进入全监管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微医美快速兴起,微医美机构数量惊人、管理庞杂,给医美监管带来了更多挑战。所谓微医美,简单说就是生活美容医疗化,医疗美容生活化。很多消费者认为微医美不是要做大的整容手术,只是定期往皮肤里注射针剂,所以对此类行为的风险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纷纷尝试。一些医美机构也在招募员工和招揽顾客时有意淡化其风险,夸大其成效,结果往往因长期使用不合格产品、非专业医师诊疗,导致消费者美容变毁容。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监管重在适度和合理,现代治理手段就是进行适当的监管与规范。安全是包括微医美在内的所有医美都不可逾越的底线,也是消费者最为关注和关心的焦点问题。微医美也属于一种医疗行为,应该遵循有关医美的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的资质。在微医美领域,不能因为不合格产品和不规范诊疗的危害不会立马显现,就疏于监管和规范、任由行业无序发展,不能为了保持市场的活跃而牺牲了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与合规。因此,监管不仅要集中在主体的合规上,更要聚焦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上。

  以医美产业较为发达的韩国为例,韩国对医美机构的监管与其他医疗机构一致。从事医美工作的医生必须正规医学院毕业,经过五年实习,且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许可证。对医美机构和医美医生均适用医疗法及其配套法律。同时,韩国政府成立专门部门,颁布专门法律从立法层面促进医美产业的发展,分别出台医疗观光法和医疗进步和国外患者吸引综合计划,推动了国际医疗健康旅游产业成为韩国的国家发展战略。

  韩国的这些监管举措,也能够对我国医美行业的监管以有益启示:第一,要在全监管的基础上向精细化监管过渡。尽管颁布医疗美容单行法尚欠时机,但应考虑将医美的管理统一纳入医疗机构、药品和执业医师的管理规范,以最大程度确保医美的安全性。

  第二,研究颁布有关促进医疗美容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在提高医美门槛和质效的同时,为激励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第三,加强信息公开和行业透明度。让医美服务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公开便捷的途径,查询获取到真实、准确、权威的医美信息。比如国家药监局开发的“化妆品监管”App以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推出的国内首个官方医美合规服务查询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

  总之,让医美回归医疗本质,应该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各个参与方自律自强,监管号角持续吹响,逐步构建和完善良性的医美行业生态,才能逐步实现医美产品标准化、就诊过程透明化以及医美服务专业化的良性循环。(作者:刘潇,单位:上海市行政法治研究所)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稿源:法治日报   编辑:张殷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