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为什么必须解决“卡脖子”问题

发布时间: 2023-04-17 11:05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殷绮

  1997年的AI赛场首秀,IBM的深蓝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一夜之间,AI成为划破人们心防的一根尖刺;2017年的人机大战中,谷歌的AI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AI以全胜的战绩再一次重创了人们对最强人脑的信心;2023年,OpenAI的ChatGPT破圈爆火,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AI替代的紧迫。

  作为第四代GPT(基于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的代言产品,ChatGPT(聊天机器人)在文字沟通、文本生成、图形设计、程序代码的编写上都显现出不凡的实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ChatGPT的注册用户超过1亿,在刷新成熟商用APP的纪录同时,也让各路资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一时间,基于GPT技术的商用研发迅速成为下一个风口。但是,大部分AI初创公司的研究都在围绕GPT的上层应用,底层模型的设计开发应者寥寥,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国内AI研究的未来。

  GPT技术的研究应用并不是新鲜事,ChatGPT之所以能够火出圈,是因为它的大模型设计场景是面向社交应用,它突出的图文输出能力源于海量的数据输入、强大的算力支撑与长时间的AI应用训练,从各种相关实例可以看到,由于ChatGPT的数据训练大量使用非汉语资料,它在汉语言环境下的人机对话过程中不仅需要翻译模块辅助,还会因为数据库中非汉语资料的错误,导致输出信息呈现明显的错误和混乱。除此之外,也因为已输入资料的问题,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ChatGPT展现出十分明显的意识倾向。

  另一方面,在算法与算力的支持下,ChatGPT能够在人机对话的过程中,根据提问者指出的谬误迅速且不间断的进行自我修正。同时,也因为ChatGPT的数据库资料过于繁杂,它会在不断修正、更新数据资料的过程中,依据提问者的语言习惯、兴趣喜好等特点,选择令使用者满意的答案。更有甚者,在人机交流的过程中,ChatGPT可以刻意引导、影响提问者的思维与判断,这种行为已经从试图构建专属“信息茧房”的惯用手法,演变为后果更严重的“煽动”。对于那些独立思考能力不足的人来说,与ChatGPT的对话明显具有潜在危险。

  与人文学者的担忧不同,专业领域研究人员担忧的是,在攀爬科技树的过程中,我们正在面对另一个巨大困难——技术封锁与市场认可之间的空隙在加速缩小。

  3月下旬召开的英伟达开发者大会上,其总裁黄仁勋没有像往常那样介绍自研的高端芯片,他提出了一个构想——Al的“IPhone”时刻,也就是利用自研芯片建立算力结点,开放接口供需要者付费使用。这让笔者想到了上世纪末伴随办公自动化进入中国的,以微软为代表的各种科技公司。这些以版权收益为主要利润的私营公司,无视了国内随处可见的盗版软件,有些公司甚至将自家软件随机赠送。于是乎,在“造不如买”的思潮下,低价甚至免费的进口软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与之相对的是,国产通用软件逐渐消声匿迹。

  免费的东西从来都是最贵的。从专业院校、研究机构到各个企事业单位,国人数十年的使用反馈成就了如今这些世界领先的科技公司,不但造成了目前“一步慢步步慢”的困难局面,还在自己的科技发展之路上埋下了一颗颗暗雷。巧合的是,打造出ChatGPT的公司,OPEN AI,是在微软的巨额投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就在前不久,微软宣布将在旗下产品中提供基于ChatGPT应用的搜索服务,惊喜吗? !

  算力之争、芯片之争、标准之争、数据之争,不仅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博弈重点,也是国家未来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这些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制造应用,都离不开先进制程的专用半导体器件、巨大的能源供给和海量的数据投喂训练,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科技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高科技设备没有立场但使用者有,数据没有边界但数据的提供者有,可以说,数据投喂训练与设备使用限制都将是未来AI应用走向何处的关键因素,也因此,我们不能让自己生存发展的“脖子”旁出现一只别人的大手。

  逆水行舟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抛弃幻想,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道路,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在有限的时间窗口期内,尽最大努力完成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只有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将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会让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走的更加顺畅、更加悠远。(作者:左眼    微光)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殷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