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6日,一条内容为“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话题登上了抖音同城榜热搜第一,搜索量飚至525.3万。以路边摊为经营模式的淄博烧烤一时在全国各地火出圈,带动了淄博烧烤产业链,从供货商的肉菜主食和调料,到运输费、管理费、清运费、电水费等项目,共计带动3200家中小型企业和个人商贩的生产经营。而且,路边摊烧烤每日狂卖上万串烧烤,导致烧烤师高薪难求,并且还促动了当地的交通、住宿、旅游等各类民生经济项目的良好循环和联系。因此,这种“小中见大”的路边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可思议,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确在实际成效中推动了事关群众生活、事关群众惠利的民生经济发展“稳中向好”。
作为甘肃省省会的兰州,也有着闪耀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称号,在“强省会”的发展背景下,兰州近年来也拥有美食当道的路边摊街道和夜市,比如,镶嵌在黄河岸附近的黄河食渡文化夜市、古色古香的兰州大众巷星光夜市、汇集甘肃美食城市的兰州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老字号的兰州正宁路夜市、兰州向东的五里铺雅典娜美食街、学生云集的兰州向东和平大学生创业孵化园、集河湟美食于一体的西湖老街、烟火气息浓重的西站建兰路夜市、新出圈的以人文文化为背景的兰州老街、西固金时光美食文化产业园(金城夜市)以及安宁区大学城附近的金牛街等共11处。这些美食汇聚的路边摊街道和夜市,不断吸引着兰州市民、甘肃省内城市和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西北美食和风光。无论是大型超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经营者,还是路边摊街道和夜市的商贩,都是通过自己的勤劳和辛苦,不仅赚得了应有的收入,也实现着美好生活的梦想。
这些街道和夜市在兰州地方政府的有序开放和治理下,意味着政府不再一味地追求“环境整洁”,也不再是不允许商贩经营路边摊。过去城市管理中采纳地对于路边摊经济的单一地、片面地“一刀切”做法,不利于发展城市便捷的生活条件,同时,更是不利于维护稳就业、也不利于促进各项由小到大的民生经济项目发展。因此,兰州市地方政府秉承这一治理理念,举一反三,2022年春夏秋三季,不仅没有取消黄河两岸的休闲和避暑茶摊,反而大力规范支持坐赏黄河美景的茶摊,此举吸引了大批避暑纳凉的游客和市民,这一举措也落实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效益政策。2023年6月中旬,兰州市地方政府更是进一步部署启动了2023年应季自产自销瓜果临时摊点设置管理工作,安排符合条件的瓜果农可持证摆摊,为广大瓜果商贩和消费者带来了便捷和福祉。这些城市管理细节和举措是对街道和夜市以及瓜果摊等“路边摊经济”的管理方式的人性化转变,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兰州市城市管理的为民情怀。也进一步体现着城市规划和治理是基于对民意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充分体察。而且发展兰州市的“路边摊经济”等中小型民生经济项目,不仅是增添转变兰州市民生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兰州市市民消费和扩大内需的必要途径。所以,兰州市激发路边摊经济已有活力,结合现有路边摊街道和夜市的城市公共区域等有利资源,形成的商贩和消费者的有利合力,推动了兰州市民生经济项目生根发芽,为实现兰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和新要求,提高兰州市城市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民,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要顾民情知民意。“路边摊经济”是注重民生,重在实效的民生经济项目,今后,兰州市不仅需持续有序管理,规范发展路边摊经济,还需努力提升其服务质量和经营品质,包括,制定食品安全、诚信经营、虚假销售、环境卫生、价格监管、影响交通、法规制定等标准和要求,以此确保路边摊经济既符合城市社会良好秩序的管理要求,也符合有效推动民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民众需求。(清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