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 吐槽“熊孩子”就能引流? 莫让“厌童”之风愈演愈烈

发布时间: 2023-09-19 13:55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殷绮

  近期高铁上乘客和带孩子家长之间发生冲突的视频频频冲上热搜,只要吐槽所谓的“熊孩子”,就会引来无数的点赞,“厌童”似乎成了有些自媒体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近几年“厌童”风气愈演愈烈,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只要搜索“高铁”“小孩”这两个关键词,会出现大量针对儿童的负面发言。一方面国家鼓励生育,另一方面各种自媒体又引导公众“厌童”来博得关注,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都说“熊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熊家长”,相信大家不能容忍的,应该是家长漠视甚至纵容已经基本明白事理的儿童,在本应保持安静的公共场合进行影响他人的无理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发声谴责当然符合情理。但让人感到荒唐的是,有相当一部分自媒体对孩子的一些正常行为大加鞭挞,甚至将矛头对准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儿,认为婴儿的哭闹声影响到了他人。给三岁以下的婴幼儿贴上“熊孩子”的标签,这种行为未免太有失偏颇,与霸凌何异?

  养育过孩子或者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三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根本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规则对于他们是无效的。但偏偏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正义人士”,在网络上散布言论,认为儿童不应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应该去电影院和图书馆,甚至呼吁在诸多公共场合设置“无孩童区”。在网络上此起彼伏又激烈咒骂的狂欢声中,我们能否保持理性,对无辜稚子多一点宽容?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到带小孩的家长,尤其是当他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冷漠说教,甚至掏出手机拍视频带头霸凌,还是施以援手?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儿童不是遥控器,可以一键静音,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因为孩子们会哭闹,就剥夺他们出行的权利。我们可以要求带娃出行的父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管理,但也应当给予宽容和包容。网络上不断有人叫嚣“管不住就该打”“家长不打,早晚社会替你打”“管不住就别出门”,这种暴力教育的模式,又会制造出怎样的下一代?凭心而论,努力安抚孩子的家长,远远多于放任不管的。外放短视频大声打电话高声谈笑聊天的成年人,甚至远多于吵闹的孩子,但孩子和带孩子的人群受到的恶意攻击,却是当下最大的。不管是否选择生育,善待儿童都应是基本的道德底线。如果带娃出行却让家长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果带孩子乘坐高铁却只能一直待在车厢连接处,毫无疑问,这种舆论风气已经触及了道德底线。

  是时候改变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嗷嗷待哺的婴儿不会瞬间成长为道德模范。对于网络上的声音,我们不能锱铢必较,但也不能放任愈演愈烈的厌童风气。没有儿童的社会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父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但社会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不可回避的影响。“厌童”的声音多了,影响一定是负面而深远的。一个孩子,不只属于家庭,更属于社会和国家。请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宽容和关爱,只有在爱和关怀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继续建设出充满爱和温暖的美好未来。(埙)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张殷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