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他/她就要爱他/她的剧,爱他/她的剧就来云包场。当云包场这一模式被运用到电视剧推广,粉丝群体不得不面临一道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为了自家idol的剧能够获得高流量,获得平台评价体系的认可,决不能让自家偶像独自扛剧,粉丝要成为强有力的后盾一起扛——购买云包场。于是这样一些消息出现了,某家粉丝为新剧云包场花费超过80万元,某漫改剧男女主角两家粉丝云包场80多万......百万资金以这种方式从粉丝手中流入平台口袋,平台制定规则稳坐庄家,笑看粉丝心甘情愿掏腰包。这一场收割,赤裸又丑恶。
而这丑恶还体现在平台的既要又要。云包场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赠票,最早出现在电影行业,通过云包场方式拉动人气,吸引观众来看指定电影,这样的推广营销是明确的1v1。而到现在,云包场被平台拓宽了含义,粉丝为某特定剧集花钱购买云包场,就是粉丝买单由平台将会员权益赠送给不特定的用户,领取云包场的用户在完成指定剧集的观看要求后,例如观看6分钟,就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其他内容,所获得的会员权益不受影响。因此事实上云包场领取者所看的内容不受限制,并非只能看云包场的来源剧。粉丝通过云包场推广营销自家偶像的美好愿望实际上与现实两张皮,而平台通过云包场不仅获得了收益,还吸引了用户,拉动了平台内所有剧集的流量。无论谁家的云包场,终归是我平台所有产品都能受益。
时代发展,传统的电视台播出收视率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如今是平台唱主角,从制作到播出,平台背后的资本掌控了影视圈主导权。为刺激消费,各平台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赚钱的方式层出不穷,付费大结局、超前点映、svip、付费演唱会......先不管影视作品本身质量如何,压榨粉丝获取利益是第一步,如果作品质量够硬,口碑爆火,那么再通过周边、创意活动、演员售后等等方式不断榨取更多作品的价值,吸引剧粉、演员粉、流量粉消费。观众和粉丝如同待宰羔羊,面对平台磨刀霍霍,或是为了在如今同质化严重、作品质量严重下滑的影视垃圾堆里扒拉点好的,或是为了给自家偶像撑起面子,大都只能引颈就戮,任凭宰割。可怜燃烧着数据魂的粉丝们,明知陷入平台陷阱却也只能就范,这一种变相催氪,吃相之难看属实令人心理不适。
可我们明明都知道,一部作品是否吸引观众,是否能获得口碑,说到底最终靠的是质量,是合乎逻辑的剧本,是流畅的叙事,是合理的结构,也是打动人心的表演。好作品只靠口口相传也能取胜,脱离内容的流量和营销,只能飘着,永远踩不到实地。粉丝云包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平台的利用下,美好的愿望大概率只能停步在愿望。而观众本就有权用脚投票,没理由被平台的各种把戏所绑架,将真情实感的选择浪费在赤裸裸的利用上。
这场平台收割的狂欢该停一停了。期望有强有力的行动介入,尽快制止影视平台的肆无忌惮,清朗相关市场和行业,还人民群众自行选择的权利,保护老百姓的钱包不被资本规则裹挟,真正享受到一个轻松、真实、自由的影视娱乐环境。(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