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登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以“村村万树”行动等为载体提升村居环境,今年计划实施159个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加快“有机大同”“水墨丹霞”“龙映清泉”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走进位于龙泉寺镇的甘肃丰水通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养殖池内清澈见底,一群群虹鳟鱼在水中欢快游弋。“目前我们基地共有13万条虹鳟鱼,鱼卵从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小鱼苗经过2年培养就能上市销售。这几年政府给予公司资金扶持,牵线对接了专家指导养殖技术,还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去年基地的年收入达到100万元。”甘肃丰水通源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老板房国祥说。
位于龙泉寺镇费家湾村的三兄弟蔬菜种植基地冷库里,数名工人仔细分拣新采摘的韭菜和小油菜,然后按要求包装进保鲜袋。这些新鲜蔬菜将通过快递发往沈阳、山东、河北等地。三兄弟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创新实施“订单种植+标准化生产+统一监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800座钢架大棚、1000余亩种植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年产5茬、3580吨优质蔬菜,带动周边发展蔬菜种植1500余亩,全年吸纳闲置劳动力100余人,基年产值突破1070万元,创造务工收益200万元以上。

这是“龙映清泉”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两个特色产业村。依据规划,“龙映清泉”乡村振兴示范带以8个行政村为主体,串点成线,构建起“两带两核三区”的发展格局,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和“兰派民居”风貌提升项目,项目建设整体进度达20%,剩余工程量正按照“挂图作战、对标推进”的方式加速实施。
农旅融合再添发展活力
4月22日,记者在树屏镇杏花村采访时看到,村里各民宿和农家乐经营者已经开始搭建帐篷、调试设备、整理院落,准备迎接“五一”假期的旅游接待小高峰。“我们生态休闲园主要提供露营和餐饮,预计月底开始营业。后期计划种植蔬菜,养殖溜达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杏花园生态休闲园经营者王文辉说。

兰州水墨丹霞旅游景区以得天独厚的地貌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今年清明假期景区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毗邻的杏花村则依托景区资源,精心规划主题游览路线,串联起杏花村农耕文化园、东沟千亩桃林、龙王池国学研学基地等特色景点,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不仅带动村集体增收,还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随着民宿的开业运营,我们将更好地服务景区的游客,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树屏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干部王正香说。
作为兰州新区与市区连接的核心枢纽,树屏镇集聚杏花村丹霞美景、众创城食品园区的产业活力和龙王池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水墨丹霞”乡村振兴示范带更多内涵。目前,树屏镇“水墨丹霞”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并加速推进,预计6月底完工,届时,“丹霞奇观+国学体验+科技农业”的组合名片将吸引更多的游客。

提升乡村“颜值”夯实幸福底色
走进大同镇郭家墩村,青瓦白墙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各种植被、树木郁郁葱葱,村道两旁的墙壁上,一幅幅充满艺术气息的墙绘令人耳目一新,墙画上栩栩如生的的丰收场景展现美好的生活愿景……

永登县“有机大同”乡村振兴示范带聚焦“清拆、治乱、绿化、美化”,全域推进“3331”攻坚行动和“村村万树”行动,在拆除地块连片种植海棠、国槐、山楂等乡土树种1600余株,完成2200株红叶碧桃、云杉等苗木种植目标,形成“生态+经济”复合景观带,廊道绿化覆盖率将达85%以上,实现“绿带生金”。同时创新推行“微田园”“微花园”等模式,引导村民利用闲置土地种植山楂、苹果等经济作物,巧用旧轮胎、废木桩等,打造“四小园”12处,形成“一户一景”的田园庭院风格。
“针对国道沿线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顽疾,我们整合执法力量分类攻坚,累计拆除临时用房、废弃大棚114处8402平方米,清理破损广告牌及野广告124处5446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1061处。”镇政府副镇长沈明东说。(魏宁 唐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