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原创
【原创】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甘肃旅游发展的新引擎
发布时间: 2025-06-18 13:29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

  6月10日,甘肃省通过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依据方案,2025年至2035年间,甘肃省将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民族民俗非遗保护传承展示、国际旅游带、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五个板块,对河西走廊沿线重点遴选的52处代表性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2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遗产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布局、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并在此期间探索形成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制度体系、标准规范和实践经验。

  甘肃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长期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困境。《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地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当前甘肃旅游发展存在三大痛点: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游客体验,产品同质化导致竞争力不足,产业融合度低难以释放综合效益。新方案以问题为导向,打出“组合拳”:一方面投资6.1亿元完善交通网络和配套设施,解决“进不来、住不好”的硬件短板;另一方面通过打造三条国家级主题线路,将分散的5处世界文化遗产、299项非遗资源串珠成链,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尤为可贵的是,方案跳出了就旅游谈旅游的局限,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民族民俗文化体验带,让肃南裕固族服饰等非遗从静态展示转为活态环境;构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体系,使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这种让文化动起来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方案中未曾提及兰州市,但是作为甘肃的省会,兰州市必将在此次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中承担起承接往来的作用,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兰州市文旅部门需研究摸透方案的内容,并结合方案寻找出引导游客访河西走廊先来兰州打卡的宣传策略,同时兰州市必须进一步提升文旅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打造兰州文旅新名片,运用好网红新潮流新爆点,让游客不仅在河西旅游中感受到古老传承的魅力,更要在兰州体验到丝路重镇人文、美食的愉悦享受。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建设方案的实施,不仅将重塑甘肃旅游格局,更将为中西部地区探索“文化赋能发展”提供勇于尝试的样本。当千年古道遇见现代文旅,沉睡的资源被创新激活,甘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立尔,初审:王萌,复审:王萌,审签:祁永礼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