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从中流砥柱到时代先锋
发布时间: 2014-09-03 09:33 稿源: 新华网   编辑:苏丹

  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林木苍翠,地势险要。

  住在平型关附近小寨村的村民孙江抗战初期只有4岁,在村里老人讲过的故事中,他听得最多也最爱听的就是平型关大捷。

  “那天早晨天刚下过雨,山上特别滑。日本鬼子的部队从蔡家峪进到乔沟,八路军早就埋伏在乔沟两侧。等敌人进入谷底,八路军就发起了进攻。敌人穿着牛皮靴子爬不上来,被八路军全歼在山沟里。”如今,年过80的孙江成为这个传奇故事的讲述者。

  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的第5师团1000余人。作为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

  雁门关大捷、黄土岭战斗、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武装,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19个省份、近百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上,牵制和打击了三分之二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为抗战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说。

  抗战全面爆发后,对于抗战前景,“亡国论”“速胜论”等论调一度甚嚣尘上。

  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预见战争发展趋势,发表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国人信心。

  团结民众,凝聚人心,廓清迷雾,指明方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万万中华儿女汇聚为一股洪流,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浴火重生!

  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人民的选择。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期间,世人认识了一个先进的政党,民众看清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上海市山阴路132号弄堂尽头坐落着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

  80年前,正是在这里,鲁迅先生遥望北方致信中共中央:“只有实现中共、中苏的抗日救国大计,中华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此后十年间,正如鲁迅先生所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如燎原星火,从数万人发展至上百万人,崛起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稿源:新华网   编辑: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