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从中流砥柱到时代先锋
发布时间: 2014-09-03 09:33 稿源: 新华网   编辑:苏丹

  回望历史,这绝非偶然。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日前再版了林迈可的著作《抗战中的中共》,记录了这位英国友人在上个世纪40年代穿越日军三道封锁线前往延安参加抗战的传奇经历。

  八路军“对一般老百姓的财产秋毫无犯”,军官和士兵“一样享受供给制”,知识分子可以“知无不言,言者无罪”……这些在抗日根据地的亲身经历给林迈可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书中写道,这“真正可以被称作中国共产主义的英雄时代”。

  像林迈可这样,抗战时期一批批中外友人、记者不远万里来到抗日根据地,用他们的笔和相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共产党。

  这是一个久经考验、无比坚强的政党。

  自诞生那天起,中国共产党就以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复兴为己任,前仆后继,浴血奋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这支队伍更是得到了血与火的锤炼。

  曾多次访问延安的美国记者斯诺写道:“尽管他们身上长满虱子,没分文军饷,忍饥挨饿,受尽凌辱,却以其不可思议的自我牺牲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弥足珍贵,一个伟大民族的谋求生存、自强不息的斗争也因而成为一项崇高的事业。”

  这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在凝聚全党智慧和共识的基础上,毛泽东先后撰写了《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远在大西南的闻一多读到这些著作后,颇有感触地说,我们一向说爱国,爱的国家究竟什么样子,自己也不明白。读了这些书,对中国的前途渐渐有信心了。

  这是一个立党为公、紧密联系群众的政党。

  在抗日根据地,党军政干部与群众一起参加大生产运动,毛泽东的伙食标准同普通工作人员一样,每天3钱盐、5钱油……

  美国记者斯蒂尔在访问延安10天后感慨:“真正体会到了共产党常说的‘为人民服务",“要是我在延安住上11天,那我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在这样一个先进政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根据地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与国民党统治地区腐败之风形成鲜明对比。

  “1943年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达官贵人们常常用汽车送孩子上学,招摇过市。”追忆在陪都重庆生活时的情形,著名哲学家汤一介至今仍倍感痛心,“不知怎地找到了一本《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就是《西行漫记》,我们几个越读越觉得延安有意思,非常向往,于是各自拿了家里的钱和金子,决定到延安去……”

  延安,一座照亮黑暗中国的明灯,吸引着无数像汤一介这样的热血青年。这个战前仅有3000人的小城,在1938年至1939年间最多一天就有1000多人到达。“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从根据地人民的歌声中听得出人心向背。

  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历史的使命。从民族独立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新的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8月的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基地风平浪静,正在这里参加“环太平洋-2014”演习的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导弹护卫舰岳阳舰、综合补给舰千岛湖舰、和平方舟医院船,与已被辟为纪念馆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隔水相望。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稿源:新华网   编辑: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