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新闻中心  >  媒体评论  >  高见
进一步提升民主决策水平
发布时间: 2018-01-22 11:06 稿源: 学习时报   编辑:袁萍萍

  提高决策民主化的建议

  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必须明确,公开是民主决策的前提、平等是民主决策的关键、共识是民主决策的目的,从决策者、决策内容、决策机制上下功夫。

  一是把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透。公众参与越到位,越能夯实决策的社会基础,越有利于决策后的执行和实施。对重大民生决策或者决策中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采取多种方式,例如座谈会、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深入基层、走近群众,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特别是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把公众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认真研究公众意见并做好后续处理,合理意见要充分采纳,合法诉求要切实解决,对有重大分歧的问题要加强研究论证、反复协商协调,对公众意见的采纳情况、理由以及政府的取舍意见和考虑要及时公开反馈,决不“走过场”。

  二是建立健全决策制度,增强民主决策的可操作性。民主决策能否长期贯彻到位,需要以科学、刚性的决策制度作保障。建立健全决策前的制度,确保决策选题反映人民需求。主要包括决策目的公示制度、听证咨询制度、民意收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建立健全决策中的制度,确保决策方案通过民主论证。主要包括专家咨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合法性审查制度、决策流程制度、决策信息留痕制度等。建立健全决策后的制度,确保决策执行受到民主监督。主要包括信息反馈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失误纠错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巡视督查考核制度等,把合法性审查、科学论证、集体讨论作为重大决策过程的必要环节,明确决策的权力与责任,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对分离。

  三是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民主决策的现实性。贯彻落实决策民主化的要求,要提高自觉贯彻民主决策制度能力。始终把制度作为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刚性约束,不打折扣、不搞变通,确保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注重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围绕决策目标和方案,反复听取相关意见,不断扩大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降低决策成本,确保决策成功。提高应对社会舆论的能力。关注重大民生事件,合理引导社会舆论,第一时间回应社会关切,把握时度效、讲好真善美;提高创新能力。对特别复杂的决策,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思路,以已知条件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对象,以预定目标为方向,积极寻找新办法。(作者:刘中杰)

  (本文为转载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首页  上一页  [1]  [2] 
稿源:学习时报   编辑:袁萍萍